在网上看ichimoku指标晕头转向时,发现了《交易员》视频,本着放松的初衷看了一集。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啊。那些人,没有笑脸的,除了盈利时露出一丝会意的笑容——“我对了!”。大多数时候,他们是严肃的、紧张的、面无表情的、甚至沮丧的。是的,亏损时,自然很沮丧。盈利时,如果跑的比别人慢,也没有那么的愉快啊~~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不同交易**赋予**的生活模式。对,《我生活的种种模式》。他不是西蒙有目的的每隔几年切换工作方向的模式。而是反过来,几十年市场变动后,让交易员将自己的生活模式与交易模式相契合的结果。片中的对冲基金经理,那个**双**双胞胎妈妈,她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换言之,她buylow,andsellhigh。她并不**很**在乎每天市场的波动,而更关注那些长期影响股票价值,以及突发事件对股票的影响。她辨别价值和噪音,从而将精力从每日的波动中解放出来。她大概是几个人中生活得比较有质量的人。可以去参加慈善party,可以有空享受孩子和老公的环抱。不过看到她走过彩打出不同孩子timeschedule的区域,坐在凳子上微微皱起眉头,烦恼地看着家里的宠物狗时,我真的想开怀大笑。就连她的喜好也和我同出一辙,烦躁时唯有看看书,才能有所收获。她的想法,家里要宽敞一点儿,也是我的偏好。毕竟工作时考虑那么多,回家后如果脑子不能放空,屋子里空一些也好......我真的跟她很有共鸣。日内交易者的痛苦就很明显了。片中的老交易员,也会失手。在前一个交易损失后,明明知道后一个交易在获利,也会急于close掉,以获得对前一个损失补偿的心理效果。厌恶损失的人类天性并没有在交易年岁上或者补偿。他们可以很明确的说出三类典型的交易特征:交易量过少,无法获得盘感,出局;交易量过大,交易冲动过多,没有慎重思考,出局;管理自己的钱和代理别人的钱,承担风险的欲望不同。但除此之外,10个人入局的6个人,还有其他一些什么特征,就没有再接着阐述了。高频交易商一脸苦相的出现在镜头里,他知道自己不受人待见,所以很诚恳地站在一大排服务器前,说出了一项事实。如果我把这些我珍爱的,每个都起了名字的服务器关掉,明天你们买卖的价格很可能不会更好。是的,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现在是最受争议和发展最快的领域。散单无疑创造了一些流动性,但闪单则是截胡策略。在以百万分之一秒为单位交易的世界里,人类没有办法超过机器的执行能力。片中两个场内交易商选择黯然退场,去找寻其他轻脑力劳动的工作。但是,人类不是适应性动物吗?为什么西蒙可以转换自如?但是在金融这个行业里,转换单一子类工种都那么困难呢?世界变化了,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适应它?不是绝对不能,但属于相对不能。我们都是被时空局限的人类。一个人高度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在高度运转的世界里呆久了,没有时间没有**心流**去学习更新自己。片中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里,每个人都定型了。连最有时间思考,闭市后脑海里没那么多心思考虑自己头寸压力的女对冲基金经理,看到家里的宠物狗时,都不是一种放松的心情。那种表情,是一种忧虑、烦躁、恨不得getridofthat的样子。不是我们选择了生活方式,而是这个行情选择了我们自己。所以每个人都在他初始设定的轨道下进行下去。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或迟或早,你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pattern。但这个pattern不完全是由你自己的意愿决定的。交易者要形成2个系统。一个系统是处理你的注意力系统。在集中大量脑力之后,能不能有更多的精力用来跟踪市场的科技发展,让你从场内做市商,成功转换到高频做市商呢?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另一个系统是你的情绪系统。你要学会热爱你的职业。如果你不热爱它,你就不能自觉自愿地从一个生手转换为熟手。你还不能太热爱它。让你丧失为人的另一大乐趣:家庭生活。如果你意识到这两个系统,在已经很忙碌的交易时间驱动后,找到自己的创造者时间,你就能用它平衡自己的心理局限,找到更为舒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