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经感叹:出名要趁早。不过,名气大到成为一种负担,不是谁都愿意承受的。13岁初登大银幕、15岁主演《希茜公主》风靡全球的罗密•施奈德,一大心愿就是不要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只因她痴迷巴黎、轻慢德国电影,德国人对她又爱又恨,直到她离世17年之后的2009年,才拍摄了传记片《罗密》,在柏林举办她的个人影展(12月5日至2010年5月30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鼎鼎大名的罗密,既不想成为话题人物,又不愿随波逐流,实际上已成为传奇的一部分。造化弄人,有时候,缺啥就让你缺到底,你有的则给你更多。机遇、天分、合适的角色、优秀的导演,对演员来说都可遇不可求,罗密•施奈德却每一样都碰个正着。这朵维也纳最清新的玫瑰根本不需要表演,只需尽情挥洒天真烂漫的性灵,便将巴伐利亚公主的魅力植入观众的心底,成为皇家童话、亲和力、上进心的代名词。中国1988年上映《希茜公主》,与角色融为一体的罗密•施奈德,被无数少女奉为偶像。直到今天,维也纳街头关于希茜公主的纪念品,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游客的首选。童话毕竟只是美好的愿望。大幕落下,与现实中的希茜公主一样,甜美的容貌、梦幻般的成功和巨大的财富,都未给罗密带来生活的幸福,二人的生活遭遇惊人地相似:苦涩的婚姻和爱情,丧子之痛,最后死于非命。《罗密》试图回答集天下艳羡于一身的罗密,为何距幸福那样遥远。寂寞的童年,过早的成名,来自继父的性骚扰,情感、工作和税务上的困扰,让罗密在走马灯似的“密友”和酒精之间徘徊。1958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让罗密不胜其烦,在给女友的信中写道:“全德国都等着看你失去贞操,你能想象这是什么滋味吗?”她拒绝百万片酬也不愿继续出演希茜公主,转而与阿兰•德龙联袂主演《花月断肠时》(Christine),轰动欧洲影坛,并在巴黎开始了与阿兰•德龙长达5年的初恋。《罗密》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意大利著名导演卢奇诺亲昵地拍了拍德龙的手,与罗密谈话时则显得有些冷淡。在卢奇诺的精心指点下,从未受过表演训练的罗密,完成了从本色演出到演员的转型。作为“世纪罗曼史”,罗密和阿兰•德龙这对金童玉女是欧洲大小娱记的追逐对象。有姑娘在夜店挑逗德龙,热恋中的罗密挺身而出:“这个男人是我的。”德龙表示他不属于任何人,罗密竟马上与这个姑娘热吻,以此讽刺德龙并向他示威。影片的这个细节深刻地反映出这对恋人在性格及性取向上存在的鸿沟:深深地爱着对方,但却都不甘示弱,不愿被对方所控制;罗密后来告诉母亲,德龙是一个双性恋者。她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罗密的演艺事业一帆风顺:1970年主演《日常生活》,荣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女主角奖,1974年凭借《重要的是爱》在恺撒奖梅开二度。1975年的法国名片《老枪》,戏份不多的罗密风华绝代,令伤心欲绝的男主角极具说服力。同时,罗密的个人生活不幸透顶:差点让她自杀的初恋,两次失败的婚姻;1981年7月5日,14岁的儿子戴维被栅栏上的铁尖刺穿大腿动脉-----爱子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撒手人寰,给了罗密最致命的一击。德龙闻讯赶到她的身边,但已无法使留下遗书的罗密摆脱梦魇。1982年5月29日,必须借助大量酒精和安眠药才能入睡的罗密,离开了给她带来巨大荣耀和无尽痛苦的世界。德龙为罗密安排料理一切,写下著名悼词《别了,我的布蓓蕾》:“你曾说过,你对生活一无所知,但演起电影来却得心应手。人们很难懂得这一点:一个演员越是伟大,他在生活中的表现就越是笨拙。”(原载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