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非常出乎我意料的悲剧电影。之所以出乎意料,我在开始看之前,就把那个在线视频底下的评论大致看了一遍,已经知道这个电影被认为“很垃圾”,也知道多个观众在抱怨电影和简介毫不相干,所以我是几乎没什么期待地看片,一开始就纯粹只是无聊+有点好奇,才看下去。实际上这片子太古老、镜头画面又太陈旧太模糊了(1970、80年代韩国穷苦的底层拾荒工人,加上配音的缘故,简直就像80年代的垃圾港片),对当今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可谓毫无吸引力,只有我这种充满好奇心的奇葩才会看下去吧。但我看了一半时,就已经觉得这并不是“垃圾片”,后面一幕又一幕悲剧时,使我有了越来越多的触动,乃至越来越深的悲思。当我看完时,更觉得这个片子有触动人心的地方。另一个出乎意料之处在于,尽管他们是那么穷苦,但这个底层工人社区还保存着强烈的道义、纯真、情感,这一直存在于群体之中、贯穿影片始终。这是这部电影非常不俗的地方。回想起来,这可能是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原因(我一开始就喜欢那个女主角的清纯、天真)。最后,我在写了两句“短评”之后又想了想,决定写一篇影评,写出我的出乎意料的感觉,以及最核心的感想(乃至写下影评标题之后,我又想了想,把这片子从三星改为四星了)。这,又是出乎我意料的。这片子的核心实质可以概括为:无产阶级最底层的年轻人中,有着不同性格、价值观、行为类型的三种“欲”——想想看,不只是当时的韩国拾荒工人,其实各国各个时代的底层年轻人,同样都会有这三种“欲”——然而很多情况下,他们却都可能遭受噩运和悲剧:太洙,代表着【利欲熏心的投机型】。他的悲剧明显在于贪图一时好处见利忘义最终干上种种投机取巧的坏事;而更大的悲剧在于见利忘义、背叛爱情的时候就已经泯灭了人性。茹兰,代表着【天真单纯的浪漫型】。她的悲剧明显在于为一个明显不值得的渣男付出了那么多,从疯到死。在我看来,她是最无可挑剔的悲剧人物,连她的天真单纯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应该宽容的。唯一让我稍稍欣慰的是,她从小到大直到死前虽然活得很苦,但一直得到众人(包括喜欢她的人)的呵护。太民,代表着【心存大义的奋斗型】。他的悲剧在于当他最终在爱情上鼓起勇气时,希望却遭到了残酷的破灭。这三个人物的价值观如上所述截然不同,性格也都迥然不同,可谓十分鲜明,把各自的悲剧都演得很到位。从最明显的表现来看,茹兰也许是最悲剧的:一个那样单纯的女孩,把初吻、初恋、第一次乃至怀孕都献给一个渣男,为此搞到精神崩溃而疯癫,又最终在痛苦的幻想和失望中惨死。对我这个观者来说也是感到痛惜的,毕竟我一开始就喜欢这种清纯的女孩(乃至容貌都是其次,我更喜欢真正清纯而浪漫的女孩,当今社会真是太稀有了,几乎到了只有在底层才会有这样女孩的地步)。然而在边写这影片、边深思的过程中我却进而认为,最大悲剧恐怕是在于继续活着的太民,甚至还包括太洙。首先是太民,因为这个长久卑微而沉默的底层工人,终于下定决心付诸行动争取茹兰时,他的爱情追求却随即遭到了残酷的破灭。梦碎了的茹兰已经死了,但梦碎了的太民还要继续活着。谁更痛苦、谁更悲剧?想到这里时,我竟内心有些隐痛。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大量发生着,可以说这完全不是纯属虚构的,而是各国各个时代不断上演的悲剧。那么多的梦想,那么多的爱情,破灭和破碎,到处、无时不在上演着。最令人痛心的是底层的刺眼的贫困,正是在匮乏和诱惑之间,这些梦的破碎和幻灭,显示得更为激烈和残酷。太洙也是悲剧,当然他的真正醒悟或许需要更长时间。在他看到疯癫了的茹兰,直到被警察抓捕的时候,我相信所有有耐心看完这电影的观众都会觉得几分快意,觉得他是罪有应得。我也同样如此。其实第一直觉我还是不相信他会那么快醒悟的。但有一天,当他在监狱里、甚至几年后出狱时才真正醒悟“人间正道”时,他又何尝不是一大悲剧呢。甚至可能比他哥太民还要糟,毕竟洗心革面不是容易的事。我更同情并且也更欣赏的角色是太民,他只是勇气不足,他活得太过卑微,连追求女孩都不敢,但我很理解。对于这样身处底层心存大义的奋斗者,爱情与事业梦想有着很不同的意义。就像影片所示,他决不会为一个赚钱的机会而放弃情和义;更重要的是,爱情意味着他自我的完满和升华,错过就很难再有,事业则来日方长可以继续努力。不消说,无产阶级的底层,天天都在承受着种种苦难,直面着人间的种种残缺。其中,也有着许多让人内心痛彻的悲伤往事。一部电影,它即使是让人难过的悲剧,然而它只是通过鲜明的演绎让人又回到沉重的现实去思考,去直面现实,包括残缺,它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这部电影没有宣传什么正能量,没有什么陈词滥调的鸡汤梦,它直面现实,把悲剧演绎到底,中国人至今都还很少拍出这样的比较优秀的悲剧。然而画面陈旧什么背景黯淡什么的都是表象,从实质上说,这才是真正的、真实的、非常写实的悲剧,才更让人震撼和反思。(这片子值得深思的不止悲剧这一点,有空再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