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的定位应该是拍给13-20岁的青春少年的。但是看了豆瓣之前的影评,我想大家基本都是超出这个片子的定位年龄了。所以影片本身的好坏我想应该站在他定位的年龄欣赏水平上。如果我是一个14岁的孩子,我觉得这部片子真的不错。-----------------------------------------------到现在为止,加上这篇,我一共只写过两篇影评,都是和篮球有关。因为里面都会让我找到影子,勾起那些泛黄的回忆。当1999年第一届阿迪的街头篮球三对三。我和我最好的两个哥们报名了。那年,我初二。痴迷篮球,每天迷到课间十分钟也要抱着篮球跑去球场,投10个篮,踩着铃声奔回教室。那一届,我们止步8强,赢我们的,是后来的亚军。一队明显大于我们很多的弎哥哥。那一年,我心里也有个“小小”经常在夏天打雷的时候,我举手说要上厕所,实际是跑下楼,给她的车座套个塑料袋......放学的时候,偷偷站在窗前,得意的欣赏她推车惊奇的表情......后来,我喜欢了“小小”7年,她去了加拿大。后来,还是我们三个,拿了耐克三对三的北京冠军。-----------------------------------------------如今我快25了,无意中看到这部片子。篮球,网吧,滚轴溜冰,嘻哈音乐......三对三,五道口网吧村,新潮流,男孩女孩......有共鸣的人其实会发觉,很多东西并未发黄。就像父辈的“什刹海”,而今的“MIX”年轻的心从未改变,只是体现的地方不尽相同。发黄的,是我的心态。彩色的,是影片,是我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