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看这电影时我觉得70年代悬疑片的导演编剧水平好低,竟选这么一个诡异荒唐的题材,在二战纳粹的占领区调查一宗宗德国将军实施的谋杀案,而且那个将军还是个疯子!其实岂止奥图尔大爷是疯子,奥玛沙里夫演的格劳少校还陪他一块疯,而且比他还疯,甚至疯到丧心病狂要赶在刺杀希特勒的政变者到来前一人义正严词地要以谋杀妓女的罪行逮捕他!结果被还比他多懂一点变通本性的彼得一枪崩掉临死还被扣上跟他八辈子沾不上边的叛国者罪名,而讽刺的是真正属于巴黎德军军部政变分子的盖布勒和卡伦伯格将军倒逃脱叛国处决能在20年后一个在全世界忙得东奔西跑另一个坐在自己庄园里悠闲的写回忆录到了影片最后才发现导演还有原著根本不在谈战争,无论是在华沙还是巴黎或者战后的汉堡,战争只是一个背景,重点不在战争而在犯罪本身,在42年的华沙,当面对毗邻战事最吃紧的东线还有肆虐的波兰游击队这一大堆问题,作为占领军,谁会有兴趣处理一宗卑贱的波兰妓女谋杀案,即使她真被所谓一个将军所杀。很明显自战争开始后克劳少校就始终游离于战争之外,在接到一个貌似白痴的波兰证人的口述后,就丧心病狂地把华沙仅存的三个将军----毫无疑问都是他的上司进行刑事调查,可他的调查对象甚至没有兴趣陪他一步步玩下去:一句随意的命令,就终止了克劳少校的调查盖布勒将军被自己在华沙军部的地位还有女儿婚事的问题心烦意乱当然没心情接见一个古怪的小少校,而卡伦伯格将军此时在策划着另一起谋杀的罪行---谋杀元首的罪行,防着别人知道还来不及呢就更别指望会协助调查此事了;而本案的真凶,那个洁癖强迫症加SM杀人狂的坦兹将军,此时华沙占领军的人把他和他的尼贝龙伯师当成拯救战局的英雄还来不急呢,谁会想到他们崇拜的将军会是一个开膛手杰克似的杀人狂呢。与那个惯于见风使舵碌碌无为的风流贵族盖布勒还有强迫症患者坦兹相比,卡伦伯格在开头被我认为只是一个关于抱怨自己意见没人理睬的乏味的可怜虫(想想同样是单身+将军,世故的盖布勒将军夫人甚至想都没想过把女儿介绍给他),如果他这种将军在二战期间充斥纳粹德国的军队,估计今天也就不会冒出这么多的德粉了。可我错了,原来他的平庸只是韬光养略,只要看后来在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中他在巴黎的军官团里的活跃表现,还有在刺杀失败后居然能全身而退就可以看出这个老家伙不是那么简单。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本片中其实是一条暗藏的线索,除了那个只会在不同时期一个劲虐杀妓女的坦兹,卡伦伯格在片中起的角色可比他有趣多了,是他把本片最走运的小白脸哈特曼(因为他不但在本片中如他所愿在战争中幸存,还顺便泡上将军的风骚女儿而且居然能从疯子坦兹枪下幸存和尤丽亚在飘满猪臭的法兰克福乡下双宿双飞,难归他最后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对坦兹幽怨地说将军你不该放过我)带进参谋部从而促成一份完美奸情外加间接推动着坦兹向着更疯狂更血腥的方向发展,另外他的一纸命令把正义偏执狂克劳少校调到小资情调的巴黎,使他在两年后偏执症再次毁灭性爆发前至少有一段平和美好的日子(希望他在此阶段没遇到其它谋杀案)卡伦伯格将军,我在此替克劳谢谢您了。我始终不明白格劳少校为什么要执着调查谋杀案的动机就像卡伦伯格说的那样,全世界都要崩塌的时候他还在调查他的谋杀案当然导演设定格劳的角色就是在彰示正义无处不在即时在战争年代但为一个个渺小的个体维护公义在这样一个成千上万人为没有任何公理死去的疯狂背景下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他们某种程度上说不是死于一次由一群坦兹将军这样的疯子预谋已久的谋杀么就像影片中坦兹以演习为名在华沙老城进行的屠杀平民行动又有谁为他们的正义奔走调查主持公正呢其实片中菲利浦探长也问过格劳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本身就像正在发生的战事一样是没有答案的格劳少校明白自己无法终止这场荒谬不义的战争出于某种我也无法解释的理由他也无法做到像卡伦伯格将军和他的同僚们一样为阻止这场战争谋杀更多人而去进行一场新的谋杀他就像佛教故事中的慈悲的僧人只能尽自己之力主持身边小人物的正义我猜也正是他堂吉诃德式的执着而并不仅是配合释放了三名抵抗运动成员赢得了探长的尊敬难怪奥马沙里夫老爷爷在6,70年代的英美影坛独当一面身为一个阿拉伯人不管是俄国医生还是奥匈皇储样样玩转他把克劳少校德军华沙占领军情报军官演得惟妙惟肖因为嘴上的鬍须剃光要不是招牌性的鹰勾鼻刚开头我甚至没认出这就是阿拉伯劳伦斯里的沙漠骑士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