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作水平不在Whiplash或Birdman的级别,但新出道的编剧兼导演JustinSimien却很大胆——他拍了一部非常私人的,“聪明”到恐怕会让人反感的快节奏喜剧,而主角们也并不代表很多非裔美国人所能共鸣的那类人群。但Simien却能突破这表面上的局限性,使得大部分在美国的年轻人都能理解这部电影,这是很出彩的。片子的诀窍就在于——它表面上虽然是黑人学生向那些对少数族裔缺乏敏感度的白人宣战,实则讲的是那些黑人学生本身面临的自我认知的问题,最终超越种族和民权政治,启发每个人在这个时代中对于个人身份的定位进行思考。这片子重看的价值蛮高,尤其是对于没完全跟上台词的人来说。懂得越多,就越擅长同情同理,以后对下一代就越有能力理解和辅助。这就是为什么也给它五颗星“力荐”。 电影的开篇,是一帮白人学生故意举办了一场非常无礼的万圣节派对——派对的主题是“非裔美国人”,音乐是说唱,大家不是把脸涂黑了,就是戴着黑人的面具,并且Nigga喊个不停。(如果你还在权衡,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这种行为在当今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而整部电影就是带我们目睹导致这次主题派对的一系列事件,以及这个派对是如何收场的。 电影的镜头尾随着四名常春藤Winchester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电影的主角——Sam(TessaThompson)是一个电台主持,电影专业学生,也是本片名称的启发者。她的广播节目名称便是“亲爱的白人们”。在节目中,她非常直白的点出白人学生与黑人同学交际中的一些现象,其中有些话非常令人不舒服。举个例子:“亲爱的白人学生,如果你跟一位黑人约会的目的纯粹是让你的父母不爽,那就说明你有种族歧视”。她的立场很坚定——她要维护黑人群体的独立性,甚至强行排挤白人同学,她在广播里的话铿锵、机灵,显得她非常的坚定和自信,甚至让我感到迷人的性感。但是实际上,她的内心却并不是自己展现的那个样子。她的另一面是怎样的,我就不剧透了。这另一面使得Sam这个人物更加的真实,更加的容易被观众接近。 电影之所以很活泼,一部分原因就是,虽然所有的主角们非常不同,而且每个人对自己的那份“不同”都显得很坚定,但是她们自己的内心却不时的摇曳。她们要不停的去评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方向,但却不一定找得到答案。 其他三位主角也各有各的特点。Coco想要成为真人秀明星,她想尽办法吸引别人的注意,愿意跟白人有更多的融入,拉直头发、戴金色假发。Troy是校长的儿子,六块肌肉,英俊高大,并身负很多的期望和责任。Lionel是最最不合群的,他是个竹竿瘦的书呆子,不像“典型”黑人那样魁梧,并且还是同性恋。在校园的生活中,Lionel显然会面临最多的困难,但他却或许是主角中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最坚定的。相比之下,其他几位主角,对自己到底是谁,到底要什么,貌似都并不是特别的清楚。 确实,电影里的人都很“常春藤”,对白都很政治、很学术。虽然黑人学生们对于白人学生缺乏敏感度的现象反应剧烈,大家所思所想也都跟种族偏见、甚至奴隶制搭边儿,但此片不是BoyzntheHood,不是AmericanHistoryX,不是Crash,更不是TheHouseILiveIn.它很小巧,有点“小资”,喜欢评论的不是GeorgeZimmerman等,而是像TylerPerry等绑架了黑人形象的流行文化人。它的着重点非常私人化,是在一个白人居多的社区之内,白人和其他人如何相处、少数人群里的每个个体都是如何反应、每个人都如何面临自己的身份认同的微妙现象。这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在阶级上稍上流的问题。在这个现象中,各个种族的人们不断地审视着对方的文化,有时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而JustinSimien自编自导,水平虽不算“惊人”,但却微妙的点出了这个现象中某些非常有趣、也发人深省的真相。电影让人在耳目一新后感到欣喜。如果居美人士看了以后没有想法、或者觉得压根就跟自己无关,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恐怕是因为你大概没有认真的去经历,而错过了一道好菜。我的确不该这么“万箭齐发”,这是我的个人评论,我难免希望别人能跟我分享一样的想法,但我们在美国漂着的人,经历和认识也肯定无法千篇一律——我们不能被任何一种概括所代表,我们也面临着很个人的身份认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