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了柏林的犹太博物馆,馆藏第一层展示了二战时期那些受迫害的犹太人的个例,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被陈列在黑色的圆形橱窗后面,述说着那段鲜血淋漓的历史。我看到了舞蹈家的书信,40年的婚戒,残损的光明灯和从未被打开的包裹,只是不幸的是,他们的主人都远远地离去了。没有用骇人听闻的数字,而是一个个贴近的故事,就这样,我在博物馆里突然泪流满面。电影《沙拉的钥匙》就讲述了这么一个让人涕泪涟涟的故事,种族,生命,亲情和自由,在电影里都十分沉重。电影的两条主线,莎拉不懈逃亡回去找弟弟,女记者不断追寻当年的真相,一条在过去,一条在现在,最终交互迸发出让人心碎的音符。从电影角度来说,拍摄得相对沉稳,引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女记者的怀孕,对爱和传承有着象征意义。总体来说,电影中规中矩,只是故事本身相对来说还是直指人心。其实电影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人类对战争的反思的启示。法国警察被同化,那句希特勒万岁喊得多少有点无奈,除了屈服者却也有悲悯之人,放生的士兵也是用生命在帮助他人。这些历史都不会忘却,总有人会一直记得。女记者为了得知真相不断追寻,象征了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为战争付出代价的人,不该被忘记。一个民族要经历多少伤痛,才会在历史的河流中砥砺棱角。在二战时期,近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纽伦堡审判数据则为570万。很多犹太人在当时选择了流亡和逃跑,然而大多数都失败了,最终被送到德国和波兰的集中营,惨死在里面。莎拉一家其实只是被迫害的犹太人中渺小的一部分,然而他们的故事,却和任何一个被残害的犹太家庭一样,残酷悲痛让人悲从中来。如果莎拉的故事能触发人类哪怕一滴眼泪,那么六百万死去的犹太人,就意味着一整条悲伤的河流。我们悲悯过去,代表着我们珍惜现在,更代表我们渴望将来。莎拉手中的一颗小小钥匙,打开了我们的梦魇,这将萦绕在现代人的心灵之上久久不散,这是一把紧锁着仇恨偏见歧视的钥匙,人类仅有一如既往地珍惜和平平等仁爱,生命才会不断延续,良善才会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