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起,打他个鬼子》是一部轻松诙谐的抗日影片。故事的背景发生于1938年,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西迁重庆后,大后方贵州成了战略要地、交通枢纽,日军为了打通西南通道,派遣小分队到贵州腹地打探地情及窃取情报,从而引发了一场敌我情报间谍战及日军与班家寨村民之间的生死博击。近年来,抗日题材的影视剧鱼龙混杂,一些影视剧因雷人的剧情和匪夷所思的杀鬼子神技而被观众笑称为抗日神剧或雷剧,例如裤档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美女全裸敬战士之类。还有些影视剧将抗日剧过度偶像化、娱乐化,将抗日战士包装的很时髦拉风,却将日本鬼子描绘的很愚蠢弱智,这不仅会误导观众,以为抗日很轻松,战果唾手可得,且严重歪曲历史,是为对抗日先烈的不敬。据统计,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伤亡人士在3500万以上,而日军仅伤亡130余万。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日军强大,战争残酷,中国人民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才获得了抗战的胜利。这段充满民族屈辱与血泪仇恨的历史,将永远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心上。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温抗战历史,以缅怀先烈,警示今人。那么,影视剧要如何表现和演绎这段抗战历史呢?我们看到有如《南京、南京》这样的具有震撼力的大制作电影,以一座悲剧城池的各色人物的悲惨遭遇来表现日军的残暴和战争的残忍。也有如《太行山上》这样气势磅礴的充满正能量的大片,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勇夺胜利的民族精神。当然,也有如《嗨起,打他个鬼子》这样幽默搞笑而又不乏激情的小制作影片,就连片名都充满了网络词汇的喜感。影片运用了双线交叉叙述的方式。主线是班家寨布伊族的村民与日军小分队斗智斗勇并全歼日寇,副线是共产党贵阳交通站的向阳和同伴与日本间谍纪子的对抗并伏而诛之,之间穿插了日军的电波通联及向阳与阿霞的情感纠葛,以及阿霞带着向阳赶往班家寨救助村民的故事。两条线叙事清晰,条理分明,繁而不乱。时下有一些影片喜欢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得无比复杂,运用了各种绚丽酷逼的电影技巧和元素,令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却又云里雾里不知所谓。我认为,能把故事讲明白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而《嗨起,打他个鬼子》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它朴素无华,短平快、开门见山地讲故事的风格,更符合一部抗战片的要求,也能给观众带来酣畅淋漓的观感。在表现手法上,《嗨起,打他个鬼子》运用了诸如蒙太奇、象征、写实和怪诞手法等等。特别出挑的是怪诞手法的通篇运用,夸张地表现了日本鬼子的丑恶,这是抗战片中经常运用的手法。我想,大家都能理解这点,毕竟,“丑化敌人,美化自我”是人之常情,也是自我激励鼓舞士气的一种方式。古时打仗,两军对阵,常派巧言之士于阵前叫阵,辱之骂之,对方出丑,则己方士气大振,这是一种攻心战术。而《嗨起,打他个鬼子》作为一部满是喜感的抗战片,更免不了为了剧情需要而设计的诸多丑化日寇的夸张情节。例如影片初始便有一伙日寇持枪在山野间宛如大侠般奔跑如飞、纵横跳跃,不过是为了包抄夹击一只小黑猪而已。而为了抓住这只小猪,一个号称武功最强的日军军官边本更是扑了个狗啃泥。再如这伙日军饿了数天,汉奸翻译藏了一块饼干,人人见之馋涎欲滴并群而抢之,差点因一块饼干而引发一桩血案。还有在丛林及迷宫般的寨子里,日寇遭遇了种种陷阱和伏击,日本鬼子狼狈了,鬼哭狼嚎了,观众们就笑了,解气了。不过,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我认为这部影片还是没有跳出俗套,稍微扁平化了些。和众多的抗战片一样,人物的设计,坏的一直坏,坏到死;好的一直好,好到底。在整部影片里,汉奸贪生怕死没有忏悔,日军杀人不眨眼没有迟疑,川野太君狡猾好风雅却掩不住残恶的本性,老族长大义凛然死而无憾,阿霞秀外慧中且打得一手好枪,向阳机智勇猛为国家而舍爱情、佑民果敢英勇对敌无惧无畏。诸如此类的性格化的人物,放之一部影片是性格鲜明的,却也通用于诸多抗日影片。幸而,观众大多对抗日片中的人物设计,也是要求不高的,越是直肠子越好,越是对比鲜明越好。在贵州秀美的青山绿水中,影片里的村民们打他个鬼子不留情,打嗨了。而我们,看村民们打他个鬼子打嗨了,也看嗨了,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