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从不是生命的终点,对于死者而言它是静谧的回归,即使仓促,即使无奈;对于生者而言它是伟大宝贵的一课,我们都会在悲伤中慢慢成长。杰出的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凝视深渊》,不是对一场官司判决结果的置疑,也不是对一起罪行的痛斥,甚至不是对死刑本身的抗议,而是——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说——“一个死与生的故事”。它引领观众站在宁静的死亡深渊的边缘,去聆听片中人物对生命的回忆、感悟和留恋。2001年10月,美国德州康罗镇,迈克尔·佩瑞和杰森·伯凯特先后杀害3人,只是为了抢夺受害者家中的红色跑车。几周后他们被警方逮捕,佩瑞被判处死刑,伯凯特被判处终身监禁。2011年,在罪案发生的十年后,在佩瑞死刑执行的前八天,赫尔佐格带领摄制小组来到德州,分别采访了凶手、被害人家属、凶手家属、监狱牧师和一名前行刑队队长,用镜头记录了他们的临终之言、肺腑之言。这是属于他们的故事,这是属于他们的悲伤,所以作为采访者,赫尔佐格始终谨慎明智的置身于镜头之外,只是用温和、平缓、略带德国口音却从不咄咄逼人的语调,让受访者很舒适自然的将心中的情感向他一一倾诉。《凝视深渊》是出色的,它从不试图用标语式的大声疾呼去影响观众,它对我们情绪和态度的感染是潜移默化的。从本质上说,赫尔佐格是主张废除死刑的,但他却没有聚焦那些“废除死刑”积极人士,而是让观众看到,对凶手处以极刑确实慰藉了受害者家属的悲痛。本片也没有为那桩残忍罪行追溯任何社会、制度的原因,但通过导演精心筛选的镜头,我们的确看到了康罗镇的阴暗面:被害人的豪宅阔屋与凶手简陋的拖车房屋的反差,彪悍粗犷的民风,高得惊人的犯罪率(凶手的、甚至被害人的很多亲属都曾参与过或大或小的犯罪活动)以及巨大的文盲群体。这些,虽然不是种种罪行发生的借口,却是种种罪恶滋生的土壤。我们常说“杀人偿命”。但是,死刑作为一种法律惩罚,代表的不仅是受害者及其家人的利益,也代表着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一个凶手被处死,会让我们觉得世界更加安全吗?当越来越多的罪行发生是源于酒精、毒品、愤怒和疯狂,对于这些暂时丧失了理智的人,死刑还存在多少威慑作用呢?最关键的是,在一个由人构成的司法体系中,谬误是不可避免的,偏见是必然存在的,我们怎能百分百的确定被处死的人一定就是真凶呢?死者长已矣,而生者可能却要永远背负“错杀好人”的道德枷锁。《凝视深渊》最后一节中,赫尔佐格采访了亨斯维尔监狱前任行刑队长弗莱德·艾伦。这位曾陪伴一百余名死囚度过人生最后8小时的壮汉,为我们描述了死刑执行和遗体处理的详细过程。艾伦最终选择离开行刑队,因为一天当他听到电台里死刑的新闻时“颤抖不止,呼吸困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底线,或早或晚我们都会触碰到它。也许,废除死刑,不是为了同情凶手,而是怜悯生者,怜悯自己。艾伦说:“没人有权力夺去他人的生命,不论是以什么名义。”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惩罚别人的错误,牺牲了自己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