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勇士》上映后,评价众说纷纭,看到骑马突突突的情景,更是让人一头雾水,甚至有新闻出来,表示一些前绿贝队员对此很不满。当然,电影毕竟是艺术创作,总是会参杂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一些过于夸张的情景不免会对观众产生误导。笔者攥以拙文,聊聊那些夸张剧情背后的真实历史细节。电影海报非常潇洒帅气,然而骑马打枪并不存在如果非要细究,所谓Firstbootsontheground,即9.11事件后第一批进入阿富汗的,应该是代号Jawbreaker的中情局8人特遣小组,人员来自中情局特别行动处特种作战大队(CIASAD-SOG)和反恐中心。他们携带1000万美元现钞,进入阿富汗北部地区寻找北方联盟这样对抗塔利班的军阀头目及武装组织。影片中出现的中情局人员,即是指该小组,其正式名称为北阿富汗联络组(NALT,NorthernAfghanistanLiaisonTeam)。该小组在9月14日就来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于9月26日乘坐一架尾梁编号91101的米-17直升机,潜入至喀布尔北部的潘杰希尔山谷,见到等候多时的北方联盟代表。并建立了行动基地,与远在美国佛吉尼亚州兰利的CIA总部反恐中心保持通信联络。中情局特工在尾梁喷上91101机号的准备工作,曾经有国内航空杂志和论坛说该机号是为了混淆视听,故意模仿解放军陆航部队编号,就差前面标上LH的拼音缩写。实际并非如此,机号本身是为了纪念9.11事件,后两位01是指进入阿富汗的1号机。2008年,美国一位画家创作的纪念当时行动的油画CIASAD-SOG队员与91101的合影停在潘杰希尔山谷的91101而ODA595准确说是第一批进入阿富汗的美军之一,当天同时进入还有ODA555。原本美军计划让特种部队与中情局人员在9月14日就进入阿富汗,但种种原因,CIA也未能更快地部署到位,ODA595所属的绿贝第5特种大队作战兵力在10月5日才开始向乌兹别克斯坦的K2空军基地部署,美军正式发动“持久自由行动”是在10月7日。临行前ODA595队员合影。从左至右按人头依次为:BillBennett,RobertPennington,PaulEvans;AndyMarchal,SteveKofron,MikeElmore,ChadJ,PeteW,MarkNutsch,SteveB,VincentMakela,WilliamSummers如影片中所描述,10月19日夜间,ODA595的任务搭载第160特航团的MH-47支奴干直升机,飞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马扎里沙里夫以南约75公里的Dehi与杜斯塔姆领导的乌兹别克武装会合。ODA555则是进入潘杰希尔山谷,与中情局人员会合,支援当地的塔吉克武装。现实中与杜斯塔姆合影的ODA595指挥官MarkNutsch上尉,电影中演员ChrisHemsworth饰演的MitchNelson原型人物2016年,当时已是少校的MarkNutsch(中)参与HorseSoilder雕像举办的9.11纪念活动,如今他已退役。最右是电影原著HorseSoilders作者DougStanton时任ODA595助理指挥官二级准尉BobPennington(右)与MarkNutsch(左)出席电影首映活动,电影中他的名字叫HalSpencer,在最后的战斗中受重伤,现实中他毫发无损,队里也没有一个人受伤。影片片名12Strong,看上去是为了突出ODA595一个绿贝标准12人作战分遣队的英勇气概,不过要按真实情况的话,应该是叫14Strong,毕竟当初配属ODA595的还有两名来自美国空军特种部队的战斗空管员(CCT)BartDecker和MikeSciortino。部分绿贝队员有联合末端打击引导(JTAC)能力,不过呼叫近距离空中打击(CAS)进行空管还是要依靠两名专业CCT。世贸中心纪念遗址对面那个HorseSoilder的纪念雕像,底座写了绿贝的拉丁语座右铭“解放被压迫的人”(DeOppressoLiber),虽然设计者说没有参考任何照片,但看上去非常像来自空军第23特种战术中队的BartDecker。上述两幅照片非常出名,焦点人物一度被当成ODA595或是ODA555的绿贝队员,实际上是CCTBartDecker电影里Mulholland上校给主角介绍任务时,称其带队的ODA595为“匕首”特遣部队,实际并不准确。现实中的“匕首”特遣部队(TaskForceDagger)包含绿贝第5大队在阿富汗北部部署的多支ODA,以及配属给这些绿贝的CCT和ETAC,还有运输他们的第160特航团。ODA595只是特遣部队的一部分兵力。片中扮演绿贝第五特种大队指挥官JohnF.MulhollandJr上校的演员WilliamFichtner,大部分人应该对他在《黑鹰坠落》里塑造的三角洲军士长桑德森影响深刻2016年出席9.11纪念活动的JohnF.MulhollandJr,当时他已于2015年从SOCOM副司令职位上退役,不过现场很正式地穿着退役前的中将军衔礼服发表演讲参与当年行动的第160特航团机械师MarkBaker出发前,ODA595所在的K2空军基地(Karshi-KhanabadAirBase)并不像电影里那样,到处是帐篷,一副井井有条的样子。当时部署十分仓促,临时基地的建设还在进行,大部分绿贝队员都睡在前苏联时期修建的地堡机库的地面上。部署初期的K2空军基地实际情况十分破败电影里说ODA595以及指挥官都缺乏实战经验,这点非常不符合事实。ODA595本身任务重点就是针对中东中亚地区,之前经常培训科威特、巴林等国特种部队。早在2000年,ODA595就曾去过乌兹别克斯坦进行JCET项目,培训乌兹别克斯坦空降旅和特种部队。(关于什么是JCET项目,请看【新闻动态】近期美国特种部队与塞尔维亚的JCET项目)参与JCET项目的乌兹别克斯坦特种部队片中很大一部分剧情,是讲ODA595队员如何取得杜斯塔姆的信任,让他全力支持美军打击塔利班的行动。实际上,杜斯塔姆根本不需要绿贝队员来拉拢取得信任,他本身就是中情局长期培养的反击塔利班势力,他对美军的到来一直是盼星星盼月亮。杜斯塔姆早年是受苏联扶植的阿富汗共产党政府的一名高级军官,受过苏军培训,所以像影片中一样会俄语。苏军撤离后,他又成了一名军阀,加入过马苏德(影片开头新闻中,9.11事件两天前被塔利班刺杀的那位塔吉克族领导人)为首的北方联盟与普什图人作战,并夺取了喀布尔。1996年塔利班在取得喀布尔控制权后,他逃到了马扎里沙里夫,后来由于副手背叛他投靠塔利班,不得已在1997年流亡土耳其。效力于纳吉布拉政府时期的杜斯塔姆早期,中情局根本看不上杜斯塔姆,但是1998年基地组织策划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爆炸案后,中情局开始策划对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以及庇护他的塔利班政权予以打击。这时候,熟悉中亚中东局势的美国外交官查理·桑托斯建议中情局培养杜斯塔姆,因为阿富汗除了在潘杰希尔领导塔吉克武装的马苏德,能召集人马对抗塔利班的人,有实力的也只有杜斯塔姆,他毕竟是乌兹别克武装领导人。1997年,带着部分亲信秘密跑路的杜斯塔姆马队中情局在1999年6月,开始向马苏德的塔吉克武装提供支持。2001年4月22日,杜斯塔姆和多名手下乘坐中情局提供的米-17直升机,从乌兹别克斯坦潜回阿富汗北部自己原先的老巢。马苏德和杜斯塔姆在9.11事件之前,就在中情局支持下,对塔利班进行不间断的袭扰,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引起塔利班的激烈反应,马苏德被刺杀也印证了塔利班的强硬态度。9.11事件后,由于美军要展开行动,同样是在查理·桑托斯的引荐下,杜斯塔姆也进入了JSOC的视线。CIA最初是不太情愿JSOC接触杜斯塔姆,后来因为军事行动的介入,中情局和军方达成合作,让一支绿贝小队支援杜斯塔姆,并与在乌兹别克武装里的CIA特工合作,任务最后就分配到了ODA595的头上。马背上的MarkNutsch与杜斯塔姆握手的ODA595队员BillBennett,2003年在伊拉克拉马迪的一场战斗阵亡,是目前为止,原ODA595队员里唯一不在世的。照片为战地记者RobertYoungPelton拍摄,Pelton在恰拉疆监狱暴动事件发生第二天,来到马扎里沙里夫,采访了杜斯塔姆和部分ODA595队员。电影中的呼号也与现实不符,ODA595的呼号是Tiger02。在电影最后关键一战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中,ODA595实际上是被分成了五个小组。由队长MarkNutsch和一名通信军士组成指挥组,呼号Tiger02,跟随杜斯塔姆的大部队。剩下四个均为三人小组,呼号分别为Tiger02A、Tiger02B、Tiger02C和Tiger02D,其中C组配有一名CCT,D组有一名新配属进来的空军末端打击引导员(ETAC)。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中进行空地引导作业的绿贝队员,以及CCT和ETAC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中,也绝无骑马突突突的情景,不说不符合作战常识,即便是正经的开枪,现实中的ODA595队员也没有几次。参考美军条令JP3-05,外国内部防卫(FID)和非常规战(UW)任务的核心,主要是培训和支援,以及一定程度正面作战。现实中绿贝队员和杜斯塔姆,以及他的手下,最长干的事就是聊天,各种吹牛逼拉近乎,缺钱了让CIA的人给,缺武器装备让人空投,时不时表演一下JTAC,让大家一起观摩B-52扔下炸弹的震撼场面。按照MarkNutsch的话说,他们要让杜斯塔姆和他的中高层军官觉得,美国人确实有存在感,能帮助他们打赢塔利班。骑马不过是因为阿富汗山区地形条件所限,为了达到机动作战目的,而使用马匹作为工具,并不是像电影原著小说所描述,什么“结合了现代科技和骑兵战术”。小说作者DougStanton虽然表示是纪实文学,参访过当事人,通过了审查后出版,但实际上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自我想象。例如当初接受DougStanton采访的MarkNutsch说自己原来喜欢看历史书籍,对蒙古骑兵战术很感兴趣,来到阿富汗竟然也像骑兵一样骑马作战。DougStanton理解成为古代似的骑兵作战写进书中,后来势必也对电影摄制方产生影响。除了马匹,ATV也是重要的机动工具,十分适合用于山区道路他们在呼叫空中支援时,确实遇到了塔利班的BM-21”冰雹”火箭炮向天吉山谷行进中的塔吉克武装开火,但是杜斯塔姆部队的损失并不严重,而且很快就被美军的空中力量所消灭,并不是像影片中虚构的那样,像骑兵一样冲锋进火箭炮阵地,一番厮杀后才解除了威胁。塔利班武装人员在遭受重创后,立刻失去了抵抗意志,一万余人的大部队立刻向昆都士方向溃散。当年拉姆斯菲尔德在电视上放出的著名照片而片中提到了从西面支援参与合围塔利班的阿塔将军,以及另一支绿贝,是指ODA534,呼号Tiger04。电影里杜斯塔姆开始和阿塔有利益冲突,还要争地盘,后来又顾全大局放弃了。其实这都是编剧想象的,在美军发动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之前,各路军阀十分配合,甚至可以说是听话。在美军协调下,早已划分好地盘,因为他们迫切希望美军能立刻支援到位,然后消灭塔利班。记者采访杜斯塔姆和MarkNutsch片中的杜斯塔姆喜欢用无线电直接联系塔利班,说“我来干死你”这种话。现实中确实如此,而且实际情况更为搞笑。因为轰炸塔利班,配属ODA595的两名CCT携带了特种作战部队激光标定器(SOFLAM,SpecialOperationsForcesLaserAcquisitionMarker),在夜间透过夜视仪能看到很明显的红外激光光束。杜斯塔姆对这种装备很震撼,管它叫“死亡光束”。每次要打击塔利班前,他就会用无线电喊话,先学一段炸弹划破空气和爆炸的声音,然后说:“美国人用死亡光束来干你们了,快投降吧!”很多时候确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塔利班分子听到后选择了投降。AN/PEQ-1ASOFLAM是阿富汗战争初期美军和CIA常用的对地攻击引导设备马扎里沙里夫战役中包围了一个叫法扎尔的塔利班指挥官,杜斯塔姆听到CCT联系空中AC-130炮艇机的回复无线电通话音是名女性,立马要求绿贝队员把通话设备对着他的对讲机,让对方听到女声。然后,他对法扎尔说:“听到了吧,天上有死亡天使,我们还有死亡光束,不投降就下火狱吧!”过了没多久,法扎尔的人就自动投降了。马扎里沙里夫战役结束后,军阀们在一座铁桥上小憩会谈,MarkNutsch也坐在其中电影中的ODA595在马扎里沙里夫战役结束后,就撤回K2基地了,实情是他们后面还待了很久。配合杜斯塔姆进城后,一群大概900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志愿者负隅顽抗,占据了一所前女子学校,后来被废弃的建筑物作为据点。杜斯塔姆的手下久久攻不下来,于是ODA595派人抵近侦察,让新派来随队的那名末端打击引导员StephenE.Tomat引导精确制导炸弹,炸死了据点内的武装分子。StephenE.Tomat后来因为在马扎里沙里夫战役里表现出色,还获得了银星勋章。绿贝队员跟着北方联盟士兵进入马扎里沙里夫城内StephenE.Tomat战斗结束后,ODA595队员还捕获了那个著名的美国圣战分子约翰·沃克·林德,开始他不说英语,谎称自己是阿拉伯人,名叫穆罕默德·哈马迪。但最终还是被CIA特工甄别出来,被临时关进了恰拉疆监狱。半个月后,恰拉疆监狱发生暴动,ODA595也参与了平叛行动,不过主要是和SBS寻找被围困在监狱里的CIA特工约翰·马克·斯潘,后来找到了斯潘的尸体,斯潘也成为了第一个在阿富汗阵亡的美国人。约翰·沃克·林德出生在一个爱尔兰裔美国家庭,16岁时选择皈依伊斯兰教,后来受到极端主义思想影响,跑到也门加入了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并且在那学习了阿拉伯语,后来又辗转到阿富汗,作为志愿者加入塔利班。准备去恰拉疆监狱,寻找约翰·马克·斯潘的ODA595队员绿贝队员在进入恰拉疆监狱的战前准备阶段镇压恰拉疆监狱暴动结束后,杜斯塔姆庆祝胜利,邀请ODA595队员和记者RobertYoungPelton吃饭MarkNutsch送给杜斯塔姆的一副匕首特遣部队纪念画,标题FromTheRegulators是因为记者RobertYoungPelton戏称绿贝们为监管者(TheRegulators)在杜斯塔姆所控制的地区局势稳定后,ODA595才开始撤退,不过杜斯塔姆希望他们能至少留下来半年,能让他得到更多好处。正如电影所描述的,绿贝队员大部分都不会骑马,后期因为需要骑马机动,不得已还空投马鞍,甚至空投重印了废止半个世纪的野战骑兵驯马条令FM2-5。后来美国陆军干脆在2004年重新编了一本特种部队驮畜动物使用条令(FM3-05.213(FM31-27)SpecialForcesUseofPackAnimals),专门教怎么利用马、驴、骡子,甚至山羊、骆驼之类的动物进行机动。2014年,这本条令还进行了更新。不过要强调一点,这个不是教骑兵战术,时代在进步,现实中再出现古代或近代骑兵战术就很可笑了,美军现在所谓的骑兵中队,骑兵分队条令,是指陆军装甲合成部队编制,早已变成了荣誉称号。所以,如本文标题所讲:他们只是“骑”兵,不是骑兵。参考文献:LearningfromtheFirstVictoriesofthe21stCentury:Mazar-eSharif—APreview.WilliamM.Knarr,JrRobertF.Richbourg,JohnFrost.InstituteforDefenseAnalyses.2004OperationEnduringFreedomBattleReconstruction:BattleSiteSurveyandGroundForceDataReconciliation.WilliamM.KnarrJr,JohnFrost.InstituteforDefenseAnalyses.2004参考媒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2年3月刊:THELEGENDOFHEAVYDANDTHEBOYSPBS2002年8月2日电视采访记录:Interviews-U.S.SpecialForcesOda595|CampaignAgainstTerror|FRONTLINE|PBS本文不接受任何无偿性质转载,用稿或是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并按国家相关稿费标准商议稿酬事宜。原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矛尖研究会”:【观影手册】是“骑”兵,不是骑兵——《12勇士》骑马突突突夸张剧情背后的真实历史细节在信息爆炸,各种杂乱资讯充斥的今天,当你打开手机、电脑看到各种惊悚题目时,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对特战信息感兴趣的你,如何才能不被各种地摊、软文和洗稿文所迷惑?欢迎关注“矛尖研究会”。“矛尖研究会”关注重点:特种作战与特种部队的现状、历史、技战术和装备公开源情报研究与交流。我们所有的文章均为作者原创,不做单方面主观性分析,追求专业性和严谨性,因此每周发布次数较少,文章数量不多,力求保证质量。我们试图从浩瀚的公开源信息中萃取精华,从层层地摊软文中拨开迷雾,帮助读者朋友们增强分辨力,搭建共享和交流可靠知识的平台。感谢各位持续关注,关注请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