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当消遣电影看的,没想到意外的有意思。虽然这种作家与特工的“合体”,其实早在李连杰的《冒险王》中就有了这样的构思。但是电影还是有很多值得赞叹的东西。首先,电影展现了一个很完整的“美式艺术创作”过程。主人公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本来只是一个保险公司的小职员,而且性格内向,是个超级宅男,所以逆向地就特别迷恋那种紧张刺激的特工杀手生涯。为了追求这样的感觉,他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各种武器装备,还自己努力学习各种搏击枪械,为了获取素材,还跟一位退休的老特工(估计也是保险公司的顾问)做朋友,一起打台球,给他买意大利菜,然后从其口中获取一些“真实素材”。而且他会字斟句酌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细节”,因此他的作品写得非常传神。相比,我们现在一些影视作品,在细节上十分粗糙,一有细节表现马上就可以获得诸多好评。其实早在构思创作时,就应该有充足地投入。不过,主人公写得那么好,但是却总是被出版商拒绝。原因(正如网络出版编辑所言)是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喜欢什么虚构的杀手故事了。所以编辑玩了个花招,居然把虚构小说,变成“纪实作品”,这样一来小说点击量就马上上去,赚了一大笔。这也展示了出版界的变化(从纸质到电子书),读者需求的变化(从虚构作品到纪实作品)。而且因为这样,我们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作者就是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为基础,再加以“超越式”的想象,创作了作品。从影片中很多生动有趣细节处理(包括“跳直升机还是是随直升机迫降存活几率高”,“枪战不要用匕首”,“不喜欢搭档,因为害怕失去搭档”)都可以看出编剧的心思,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所谓的“文学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的问题。其次,充满各种波折,再加上多势力多矛盾的安排,显得故事感十足。核心情节就是主人公出版了作品之后,却被玻利维亚的游击队(反政府军)当作真杀手绑架过去。一番兜兜转转,从一个胆怯怕死的小文人,转身又爆发出小宇宙,当上了真正的“超级英雄”。甚至从各种小人物大人物对主人公的理解来展示这种“是是非非”显得更有意思。只有曲折性一招就有故事性了,何况电影还融入了多矛盾的设计。主人公进入玻利维亚之后,居然陷入了当地三大势力的斗争之中:总统、游击队领袖、黑社会老大。首先是被游击队绑架去刺杀总统,而后遇到黑社会老大又被要求去刺杀游击队领袖,最后遇到总统又要他去刺杀黑社会老大。当然,这三个家伙都不是好人,总统贪污受贿,黑社会贩卖毒品,而游击队说白了就是想夺权抢钱。最终主人公意外地故意地就把这三个祸害都给除掉了。尽管美国中情局只喜欢玻利维亚原来的“三足鼎立”制衡关系,如今也无可奈何。至于平民百姓在这次洗牌中是否可以得到好处就不得而知了。所以电影自然显得很有意思。最后,是主角的表演非常到位。看完电影我就在想,电影选角选得很好,之前主角就是《超市战警》中的超市保安,身材肥胖,略显笨拙,但是又来玩英雄片,所以很有喜剧效果。如今胖嘟嘟的手还要来打字(不是二指禅),更加显得有意思。如果换成阿诺、史泰龙、威利斯、斯坦森这些硬汉来演,虽然动作片可能更顺眼点,但是喜剧效果就出不来了,而且让他们来演文人怎么看怎么别扭。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