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吻》是一部很套路也很现实的片子,但主题是同性恋,所以我本来没有打算拿它做引子,可惜没有看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刚好有所感触不吐不快。一张外泄的接吻图片,将出镜的少年推向了全校的风口浪尖,即使在已经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国,依然在学生圈引起哗然,嘲笑、孤立、鄙夷进而升级到肢体暴力。很熟悉的调子,哈?有些孩子或者多数孩子,都是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仅仅因为“小孩子不懂事”就宽宥他们的罪恶行径,是对成人理性和受害者的不尊重。当然我如此激动,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校园欺凌的对象。事实上,从最开始上学的时候,我便知道即使真的和同学发生矛盾无权无势的父母也无能为力。在学校里做个乖巧的好学生就是最大的自我保护,学习好老师会宠着,坏学生也会仰仗你的作业对你客客气气。我妈一直告诉我别人抄我的作业时只管给他抄,别人找茬时尽量忍让,出现矛盾时尽量先道歉。我也很早就学会了碰到群殴时别多看躲远走,与别人真的有了肢体冲突就赶紧哭。所以总的来说我还是顺风顺水左右逢源的,只是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安全感而四处寻求的胆小鬼,还有对这世上的不公永远一张冷漠脸的路人甲,不知道这是不是共和国的悲哀。后来终于进入大家忙着学习顾不上打架的衡水中学,又顺利升入了满校儒雅男生的人民大学(提起打架自动忽略女生是对男生还是对女生的性别歧视),起码从高中开始极少有人明面上用拳头解决问题。只是大概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幸运,《隐吻》的男主、小时候的马薇薇还有数不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深受校园欺凌的困扰。他们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受到这样的对待,他们做错了什么要承受同龄人最歹毒的恶意。仅仅因为长得丑?学习差?或者因为自己与众不同是个同性恋?还是因为自己永远显得好像无法反抗?有机会掌控另一个人的命运,让她/他扮演生活中的笑料,帮忙应付“己所不欲”的差事,何乐而不为呢?可以用简单粗暴地解决掉情敌或者朋友的敌人,不用承受任何后果,何乐而不为呢?早早建立起自己的权威,享受一呼百应、前呼后拥的阵仗,被人叫“大哥”“大姐”,何乐而不为呢?小学时据说我的同桌就把别人的耳朵扯掉,语文老师公开说某个女孩的厚嘴唇像“安南”,一群人出于莫名其妙的理由不搭理某个女生;初中时回家的路上很容易看到一群人疯狗一样把一个人打得头破血流,一群社会青年冲进教室用板凳敲断某个同学的肋骨,因为爱情一群女生帮忙教训另一个女生……我坐在图书馆敲打文字,不敢相信我曾经生活在这么蛮荒的地方,可是每个事件的每个人的每个名字,我又都记得清清楚楚。我是没法想象自己的孩子未来生活在一群畜生之中的,人类进化了千万年,掌握了至高智慧,褪去了皮毛穿上了衣服,而走上社会前的孩子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这是教育失败导致的道德沦丧,是法制缺失造成的底线崩盘。那些伸手就打的恶棍,各个家境优渥,大概顺手从父母那要到了“别被人欺负,出了事家里兜着”的承诺;那些忍气吞声的羔羊,大概很少得到家里的支援和劝导,直到噩梦结束的那天,他们要么捅死了别人,要么摔死了自己;那些道貌岸然的政教老师默认着某种潜规则,看着家庭状况调查表斟酌自己该不该充好汉,执掌了几十年教鞭,谁还学不会当瞎子装孙子。王法呢?王法是给不得不守法的人编织的梦,又是操弄权柄的人最隐蔽最安全的保护伞。平民家的孩子永远得不到王法的守护,贵族家的孩子却可以借着“法律规定”躲过他们应得的千刀万剐。这就是还存在的我从不愿承认的现实。一直以来,我有耐心给这个不完美的社会改善的时间和机会,我一直坚信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来不想摆出一张臭脸做没用的埋怨。只是人终究是情绪动物,在失望的时候会说失望的话,在愤怒的时候总是愤怒的措辞。此刻我想做的和我能做的,好像只有永远不让我的孩子,降临在这个还满是灾难的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