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时隔很久,故事的细节在我的脑海中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大致的意思我仍然记得)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某个工作日的清晨,一座旧式火车站的月台上。一个小男孩正在向来往的旅客售卖手中的报纸,这时一位男士从正在月台旁等待出发的火车窗口中探出头来,挥舞着手里的一枚硬币,冲卖报纸的小男孩喊到:“嗨!给我来一份报纸!”小男孩快步跑到那位男士所在的窗口,由于他的个子太矮,不得不垫起双脚,很吃力的把报纸举到火车窗口的位置。那位男士伸手接过了报纸。但他并没有把手里的硬币抛给小男孩,而是继续拿着硬币,用很戏谑的语气对小男孩说:“来吧!跳起来!如果你能够得到这硬币,我就把他给你!”显然,对于小男孩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他仍然奋力的尝试了几次。就在他累得气喘吁吁、急得满头大汗时,火车开动了。小男孩望着渐行渐远的火车,失望的瘫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不一会儿,走来一位绅士,他和蔼的俯下身子,问小男孩:“孩子,你怎么了?”小男孩带着哭腔,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这位绅士。绅士站起身,用很坚定的语气对小男孩说:“孩子,别哭,我的马车就在车站外面,我这就和我的车夫先生驾着马车去追那个家伙,一定要让他把欠你的钱还给你!”说完,绅士转身大步离开。又过了好一会儿,绅士兴冲冲的回来了,手里攥着一枚闪亮亮的硬币。“孩子,拿着,这是那个家伙委托我还给你的。”接着,绅士向小男孩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他和他的车夫先生是怎样追上火车、找到那个戏弄小男孩的家伙,又是怎样给了他一番狠狠的教训,最后那家伙是怎样表达忏悔并且委托绅士帮他还钱的。故事的结尾,小男孩对绅士说了一声充满感恩的“谢谢!”然后高高兴兴的离开了。————————————————————————————————————————————我依然记得我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完这个故事以后所说的一番话:大家想一想,马车是不可能追上火车的。那么绅士交给小男孩的那一枚硬币是哪里来的呢?答案很容易想到,是绅士自己的。那么,既然绅士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追上火车,又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在小男孩面前“演”这出“戏”呢?直接从口袋里掏一枚硬币给小男孩不就行了吗?因为他不想让这件小事伤害到小男孩的内心,他想让小男孩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愿意站出来主持正义的,他想用善良和希望引导小男孩走向美好的未来。————————————————————————————————————————————当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老去,年少时的梦想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圆滑世故、尔虞我诈、颓废消沉。我们还能真正体会到不含一丝杂质的幸福和快乐吗?电影里,圣诞老人其实不用帽子也可以自由飞翔,但他却偏偏告诉泰迪,那顶帽子对自己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帽子自己就无法完成在圣诞节前夜派送礼物的任务。为的是让泰迪在“帮助”自己的过程中,寻回对自身价值的认可,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小妹妹凯蒂,从始至终热情、天真、开朗,不断的鼓励着、同时也约束着自己的哥哥,她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善良和希望的化身。影片的结尾,泰迪的圣诞愿望终于揭晓:希望可以再见因为救火而殉职的父亲一面。从圣诞老人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愿望是无法办到的。在西方文化里,永生和复活,并不如我们中华文化里那样令人向往。永生往往伴随着诅咒(例如范迪塞尔主演的《最后的巫师猎人》),而复活则更加恐怖(例如雅各布斯所著《猴爪之祸》、J.K罗琳所著《哈利波特》)。所以导演和编剧并没有强行给观众一个非常勉强的大团圆结局。而是很巧妙的让泰迪透过圣诞老人随信附上的圣诞树饰品——一个金色的圆球,看到了父亲的幻影。在那愿望“实现”的短短几秒钟里,泰迪轻声对父亲说:I'mproudofyou.(我为你感到骄傲)父亲的幻影也充满温暖的对泰迪说了同样的一句:I'mproudofyou.其实泰迪看到的正是他自己。小妹妹凯蒂也曾经对泰迪说过:我从你身上总是可以看到父亲的影子。拯救圣诞记,其实拯救的,是我们的内心。————————————————————————————————————————————谨以此文,献给我去世的父亲,我为你感到骄傲。并祝愿所有读者在本月25号,圣诞快乐!2018年12月1日写于家中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