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恐怖片一直在世界都是一个很响亮的招牌,但看多了基本上都能摸出路子来。例如这个《鬼来电3》中,我们便看到了许多日本经典恐怖片的影子。由于没有看过前两部,所以不好评述这个系列,但仅这部而言,导演犯了一个堆砌的错误,试着将其中的某些元素提炼出来,大家就不难明白了。第一个,是鬼的诅咒,一个受虐待而死的小孩,还必须是小女孩,于是恐怖手机的事情便进行下去了。没有看前两部真是麻烦,所以关于小孩子的故事并不是很明白,但日本的小孩子鬼是他们恐怖片的一个重要角色,常常是受迫害,少人关心,少人疼爱的一个执拗的孩子,当然,生活肯定也很悲苦,所以便有了很大的怨气。这部影片作为完结篇要将这个小女孩封杀掉,于是利用了一个网络的现代工具,爆机后鬼便消失了,这多少有些牵强,虽然鬼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恐怖事件已经成了必然,但这种以其道之身还之的手段只能治其标而治不了本,所以小孩子的怨气并没有消除。按照东方人的习惯,必须要平复鬼之怨气的,导演忘了这点的确是一个大的失误。第二个,关于竞争,生的权利的竞争,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大逃杀》。一群孩子面临着这个生与死,背叛与陷害的环境中的确有些残酷,但等他们长大以后,这却是社会的本能,所以日本人提了出来也不为过。本片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即把恐怖信息发送给别人便可以获救。在这点上,影片还是较为成功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多种人性体显,对老师的怨恨,还有各种各样自私的人。但说实话,做得很不够,大多数都是蜻蜓点水,更没有一个正义的人出来反对这种嫁接(影片主人公最后的行为是一种赎罪,与嫁接本身无关)。所以影片虽然涉及到了,但事实上却没有利用好,只是个别细节还算较为成功。第三个是关于校园欺凌事件。日本许多恐怖片的创意均来自此,对于此片来说,这种创意是它的主线,随着事件慢慢演变,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似乎是一种惩罚,但出现了一个问题,影片的最后将这种欺侮事件转成了一种勇气面对,多少有些离题,而那些曾经欺侮人的学生是否受到应有报应也没有强化出来,毕竟杀人时,欺人者,旁观者,幸灾乐祸者都是要死的对象。换句话说,这种把死者大铺开的手法令这些被杀之人没有面目可看,死则死矣,引不起观众的好恶。所以,本片在这点上几乎完全失败了。第四点是关于友谊与爱情。不知为什么,大凡日本此类的校园恐怖片我总会零零地感觉到一种女生之间的暧昧关系,也许由于这种影片的主角大多是女性决定的吧。为了突出友谊在外界欺侮下的变形,所以设计了一些美好的时光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很不幸的是,影片最后那个韩国人却为了爱情而选择了替死,这让我一时不知何去何从,影片也许是关于勇气的,那么爱情与友谊就淡了许多,韩国人的死在这种情况下倒说得过去了。这又与那些美好时光的描述多少有些相悖。第五点则关于手法的,能够在世界范围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恐怖片其手法的确是值得骄傲的,常有人说是气氛的营造,那么我们看其气氛是如何做的。首先,剧中人要知道恐怖事件,但不知其根源,其实这是为了让观众知道,心理产生恐惧,影片这点倒做足了,剧中人几乎一开始就知道手机的危害。其次是营造无助的状态,美国片在这点上常常做得只要能逃便可以了,只是逃不了,但日本人做得则是逃也逃不了,必须却解决,但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种无助是美国人没有经历的。第三点则是极具东方色彩的小细节,神秘的诡异的,日本人能拿一只鸡来说事,这一点美国人则不行,只能拿些灵魂赋在某种特殊器械上,不要小看这只鸡,问题是它太常见了。也许就在你的身边。这种细节是东方关于自然所独有的。第四点则是镜头的运用,美氏习惯性的近景特写却远不如日本那种景深感,景深将人物与环境贴在了一起,用环境烘托人物,但此片中运用得并不到位,许多环境虽然有但感觉还差点火候,反倒是一些特写运得多了些。诸如此类的还有一些手法问题,但对于本片来说,在许多地方放弃了日本人的传统技法,或说对那些传统技法没有达到精益求精的运用,所以其效果显然是差了一些。导演在叙事上有些庞杂,要说明的主题太多了,所以每一个主题都有欠火候,而在技法上也没有能重现昨日的辉煌,显得多少有些粗糙,气氛没有做足,鉴于此两点,本片的恐怖指数只能位于日本恐怖片的三流。2006-11-30于通州韩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