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电影《羞辱》

羞辱3.0

类型:剧情 音乐 战争 电影 黎巴嫩 法国 塞浦路斯 比利时 美国 2017 

主演:阿德尔·卡拉姆 卡梅尔·巴沙 卡米尔·萨拉米 戴曼德·布·阿布德 丽塔 

导演:齐德·多尔里 

分集介绍

羞辱羞辱的历史——法律能解决民族问题吗?分集剧情

先得说,这是一部好电影,作为新疆人,尤其觉得好。剧情不再赘述了,就是两个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男人为了一件小事发生争吵,最后演变成一场国家内乱。风格完全是好莱坞的,情节工整、演员表演、配乐出色,但略有匠气,比如父女关系暴露那一段。影片中涉及很多中东历史,但我们通常只知道贝鲁特难民营事件,下面就把引发本片矛盾的主要事件捋一下: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后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尤其是公元135年犹太人起义失败后,被罗马人逐出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地区,自此成了无根之民族。1896年,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流亡千年的犹太人不断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尤其是希特勒上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以色列国父西奥多·赫茨尔当地的阿拉伯人视犹太人为外来入侵者,而犹太人认为这是他们的故乡,于是冲突频发。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把难题扔给了年幼的联合国。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三教圣地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犹太人接受了该方案,但阿拉伯人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没错,是平民——犹太人地下民兵组织展开还击,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零点,英国的托管期结束,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当天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结果,以色列的民兵组织成功阻击了外国军队——可见这个苦难民族的战斗力之强。6月,联合国宣布停火一个月,在这段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阿盟扼杀以色列的难度就更大了。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获得了额外的23.5%的领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巴勒斯塔地区被这三国瓜分,最大的赢家是以色列,而不接受联合国建国方案的巴勒斯坦人成了没有国家的难民。他们当时为何不接受这个方案?如果他们当时接受这个方案,中东会不会少流很多血?这些不得而知,只是历史没有如果。一个犹太国家在中东存活了下来,也成了周边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中东地图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为了继续掌控苏伊士运河,拉拢以色列进攻并击败了埃及。但美苏两国介入此事,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其实施核攻击。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以色列获得了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又是唯一的赢家。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1964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策划了两件事,一个是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另一个是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以色列空军果断轰炸了这个水利计划,导致该计划破产。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上述三国为基地,针对以色列不断实施恐怖袭击。以色列向联合国提出控诉,但毫无效果,于是展开报复行动。冲突一再升级,在美苏两个幕后老板的操纵下,最终引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毫无还手之机。六天后,阿拉伯国家彻底战败,以色列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更多的阿拉伯人沦为难民。联合国要求以色列退出所占领土,但以色列想要建立一个更大、更完整的犹太人国家,彻底剥夺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他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只做口头表示,并不归还侵占领土。于是在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之初,阿拉伯军占据优势,但埃及人没有乘胜追击,给了以色列喘息的机会。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成功逆转战局,再次战胜阿拉伯国家,并使他们意识到,以他们的实力是不可能用军事手段击败以色列的,于是开始转向和谈。同时,付出惨重代价的以色列也意识到,为了领土与阿拉伯世界为敌是自取灭亡——早晚而已。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前往以色列访问——想必也像基辛格访华一样,双方多次试探——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两国签署和平条约,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埃及通过一次访问获得了战争没有拿回来的土地。萨达特访问以色列,结束了30年的战争,并拿回的土地,却被激进分子视为阿拉伯的叛徒,1981年在阅兵时遭到刺杀中东似乎要迎来和平的曙光,但一个组织像蘑菇云一样腾空而起,这就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前面说过,PLO是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策划成立的,其目的是领导巴勒斯坦人民建立民族国家,但这个组织结构复杂,由多个游击队组成,赫赫有名的法塔赫只是其中之一,政治观念也各不相同,因此经常各行其是,不服从阿拉法特的领导。阿拉法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就放弃了彻底击败以色列的企图,希望通过政治和外教手段解决建国问题,但PLO的反对派仍坚持要消灭以色列,主张在巴勒斯坦全境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如果看看历次战争结果,就知道这种观念无异于疯人呓语。阿拉法特与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的草坪上握手言和的时刻成为历史上的经典镜头。但这次握手,导致拉宾在1995年被犹太激进分子刺杀身亡,阿拉法特2004年在内外交困中死去这些反对派不停的制造恐怖事件:劫飞机、扔肉弹、杀死以色列的奥运队员等。可能他们还以为自己在进行一场伟大的民族独立斗争,其实严重影响的和平进程,且PLO的国际影响也日益恶劣。这么做的结果是和原先支持他们的约旦闹翻,1971年7月约旦将PLO逐出其国境。大量PLO成员转入黎巴嫩进行活动,黎巴嫩——本片导演齐德·多尔里的祖国——自此进入多事之秋。今天就写这么多,要看比赛了。改天再写。--------------------------------------------------------------------黎巴嫩1943年独立,人口约130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比例为6∶5,各教派即在此基础上分配国家领导权。此后数十年间,在基督教马龙派和穆斯林温和派治理下,黎巴嫩成为中东地区最稳定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与石油国家不相上下,首都贝鲁特更成为与苏黎士并称的国际金融之都和交通、教育、文化中心,号称“近东巴黎”。但随着PLO在黎巴嫩扎营之后(他们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历次中东战争,涌入黎巴嫩的巴勒斯难民40万),黎国内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矛盾日渐加剧。1975年4月13日,巴勒斯坦游击队袭击一座基督教教堂,打死4名长枪党(马龙派的政治组织,本片中电视演讲的党派)党员和数名平民。长枪党以牙还牙,当天伏击一辆载有26名巴勒斯坦人(包括游击队分子)的公共汽车,将乘客全部杀害,由此引拉开了黎巴嫩15年的内战的序幕。可见,不顾本国情况,仅因为相同信仰或者国际人道主义就大量收留他国难民是不明智的,也是对本国人民的不负责任。这场内战不但毁掉了黎巴嫩的经济,还造成15万平民丧生。高层的权力之争,在底层演变为彻底的民族仇杀。网上可以查到的有:1976年1月,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组织在以穆斯林为主的贫民区卡朗迪纳,对库尔德人、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进行大屠杀。作为报复,巴解组织在达穆区针对基督教马龙派进行大屠杀——就是本片中法庭回放录像的那一段,1976年8月,长枪党针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管理下的难民营内的难民进行大屠杀。最著名的当属1982年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因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被PLO暗杀,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十万大军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与PLO和叙利亚军队激战,结果自然又是以色列获胜,PLO被驱逐——若无联合国介入,很可能被赶尽杀绝。8月23日,亲以色列的巴希尔·杰马耶勒被选举为黎巴嫩总统,但9月14日即遭到穆斯林组织暗杀,为了报复,9月16日,基督教民兵组织在以色列的支持下,进入夏蒂拉难民营,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强奸和杀戮,800-3500名穆斯林死亡。40年前以色列被希特勒屠杀,现在他们却在屠杀巴勒斯坦人,可见人性的丑陋是不分种族、民族的。贝鲁特大屠杀以色列因此遭到国际谴责,国防部长沙龙不得不辞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黎巴嫩,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以色列同意撤军,同时要求叙军和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也撤出黎巴嫩,但这些人宁可继续战争也不撤军。协议成了废纸,双方武装冲突再次升级。在黎巴嫩内战中,叙利亚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内战爆发后,黎巴嫩政府军占据优势,但叙利亚默许PLO的8000人武装部队从叙利亚境内开入黎巴嫩,支持反对派,即本片中的叛军。政府军节节败退,1976年5月,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弗朗吉亚“请求”叙利亚帮忙,叙利亚高高兴兴的派遣了3.5万“阿拉伯威慑部队”进驻黎巴嫩,把黎巴嫩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可见境外势力大多歹毒,救他国人民于水火是假,趁火打劫是真。小国还是不要谈什么共同信仰,保持中立为上。1985年,以色列局部退兵,PLO重回叙利亚控制的黎巴嫩,党派林立的黎巴嫩继续内战。1990年,苏联基本瓦解,美国忙着解决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叙利亚趁机支持穆斯林军队进攻贝鲁特,基督教军队战败,大规模内战随之结束,但动荡依旧。以色列和叙利亚分别占领着黎巴嫩的南北两片领土,哈马斯、真主党、法塔赫、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民兵组织不断挑起事端,直到最近十年才安定下来。内战纪念碑由于不了解黎巴嫩现状,不敢对其国内民族问题妄下断言。但从本片中看来,两大宗教之间的对立还是比较严重的,比如竟然能公开演讲那么极端的言论,若发生在我国,必然进学习班。巴勒斯坦难民的生活状况也堪忧,片中卡梅尔·巴沙得知自己失去工作时的痛苦程度完全不亚于听到“我希望沙龙把你们都干掉。”或许有人会说,巴勒斯坦都建国了为何不回去,像犹太人回到以色列一样?但这个国家目前控制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有1200万人,对比一下:若羌县20.23万平方公里,6.2万人。回去了怎么生存?是个大问题。很多难民看来终生都得在异国度过了。在本片中,两个不同宗教信仰的男主代表了两种极端宗教信仰,那个难民似乎不明显,但坐在轮椅上的老头能证明他的内心依然是凶暴的,只是现在寄人篱下,不得不收敛。两人都有证据确凿的错误,一方伤害罪,一方侮辱罪。法庭最后的无罪判决有失公允,但双方走出法庭后,隔着人群的远远对视时,嘴角若有似无的微笑化解了这场涉及民族和宗教信仰的纠纷。由此可见,导演想告诉大家:法律解决不了民族问题,唯有互相理解和宽容才是正道。谅解的微笑,把握的真好人是非理性的动物,并不是所有时候都会选择最优方案。有时候我知道原谅你是唯一的出路,但你杀了我爱的人,所以我一定会和你死战到底。法律能制止这种复仇吗?如果是个人的话,可能可以,一命抵一命即可。但如前所述,发生了那么多的民族仇杀,十几万人无辜死去,法律能还给每个人以公平吗?显然不能,别说政府已经没有能力维护法律,就算把所有的杀人犯抓住了,审判也可能会持续到世界末日那天。如果按照法律对两位男主分别判处侮辱罪和伤害罪,以两位男主的修养来看,他们是会接受的,但法庭外那些扔石头呼口号的人能接受吗?民族问题可谓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难解决的问题,人类史上最悲惨最可耻的篇章基本都与此有关,缺乏直观感受的人可以去看看2016年的《沃伦》。那些动不动就喊着要打仗、要消灭谁的人是最愚蠢的,因为这种狭隘的民族观念最容易被利用,而屠杀机器一旦开动,最终只会在冤冤相报中吞噬所有人。可惜国内这种人似乎不少,看看各大论坛就知道,为了梅西和C罗有人都准备动刀子。前几年不断出现摔婴案、纵火案、街头凶案的时候,人们喜欢讨论社会戾气为何这么重?这几年一搞核心价值观,此类新闻似乎少多了,希望是真的少了。希望我们的国家能真正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不会因为不同信仰、不同观念、不同习惯就心怀芥蒂,恶语相向,甚至挥舞屠刀。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别人的生活也有诸多坎坷,尽量不去羞辱别人,或者有说对不起的勇气。希望这世上不要再有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因为历史的死结不会被战争和死亡解开,只会在互相理解和宽容中慢慢消逝。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

猜你喜欢

  • 第5集

    雅拉命案铁证背后

  • 更新至7集

    无罪的罪人

  • HDTC

    庇护

  • 正片

    悉尼嘉年华

  • 第4集

    命运

  • 抢先版

    草木人间

  • 正片

    哥斯拉-1.0

  • 正片

    雾城

  • HD

    阳台上的派对

  • HD

    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