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我最近一直听到不同的朋友向我推荐,虽然未必都是好评,但最后的意见都归结到“应该去看一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所有的电影院都是只有上午10点左右有一场,于是我就一大早赶到星美国际影城,打算看上午10:30的《铁人》。我赶到前台,就听到售票员正用对讲通知放映厅,说10:30的场次没卖出票,取消放映。我赶紧拦住她,买了一张票,然后经过强烈交涉后,我享受到了一次专场放映。(表扬一下星美)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这个电影虽然被归到了“主旋律电影”这个独特的类型中,但还是有欣赏性的。毕竟这是一个下了功夫花了大钱的电影,而且够有诚意,所以不会难看。只是对于这种主打“集体回忆”和“煽情路线”的电影来说,如何吸引合适的观众群体进电影院,应该是决定它口碑成败的关键。至于说《铁人》的票房,我刚看到一个新闻,说这个电影马上要重新发行,并增发1000个拷贝,将一直放映到国庆档期(现在才5月底),票房目标力争破亿。看来在《南京!南京!》之后大家都学会这手了。(延伸阅读:《《铁人》加拷贝再发行电影局强令票房要过亿》http://www.mtime.com/news/2009/05/15/1409331.html)关于这个电影,下面我就想哪儿说哪儿了,杂七杂八不成章法,大家就随便看吧。对于像我这样居心叵测心怀不轨的观众来说,虽然我能一大早赶到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但并不代表我就如何欣赏它。《铁人》的英文名字居然真的就叫《IronMan》了,对于年龄大的观众来说无所谓,但对比较关注好莱坞电影的年轻人来说,这个英文名字就很雷人了。我觉得叫《Hero》之类的都行啊,实在不行叫《TieRen》都比叫《IronMan》强啊。导演尹力、编剧刘恒、摄影赵非,都是各自领域里的顶尖人选,这样的幕后组合,再加上吴刚、刘烨这样的演员组合,这个电影首先就不难看。而且据说这片全国总工会和中石油都出了钱,所以也不缺钱(具体成本不知道,但估计应该有3000万以上吧),该有的都有,动不动就战旗飘飘,千军万马,没事就来个航拍,单就场面来说是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里少有的气派(中石油有钱啊,怨念中~~)。刘恒作为最有成就的主旋律电影编剧,再加上《张思德》、《云水谣》的导演尹力,这对搭档对如何讲一个主旋律英雄故事已经是非常娴熟了。这个故事如果不做过高要求的话,对于那些40岁以上,或有着共同集体回忆的观众来说,已经可以说是十分感人了。但问题就在于,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并不是电影消费的主体,所以如何让他们产生消费冲动,并进到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估计对于发行方来说是个难题。(不过从各种渠道听来的消息,应该是很多单位的工会都会给大家发票。如果你们单位发票了,看《铁人》绝对比看《南京!南京!》值。)现在的电影院里其实已经很少有那种绝对意义上的烂片了,只要能找到合适的观众群体,不同的电影都会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对于《铁人》这部电影,我觉得可以一看(前提是我假设你被发票了)。因为就娱乐性而言,《铁人》在诸多限制之下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我相信很多到了一定年龄的人看这部电影会很感动。下面主要就说缺点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铁人》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主旋律电影的老问题。作为一个不计成本的行活儿,本片在视觉上作的非常出色。尤其是王进喜的故事线,都采用了黑白画面,虽然也是前期用彩色胶片拍摄,后期再用DI(数字中间片)处理成黑白,但就画面和光线的质感而言,相当出色,个别段落甚至可以说比《南京!南京!》还好。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诡异特征,这种类型的电影对大场面有一种偏执的狂热喜好,动不动就是旌旗飘飘千军万马,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他们看到这种场面本能地就会有一种激动感(虽然未必知道自己为什么激动,但从小就被训练出来了,看到彩旗招展就必须要激动一下)。而这种场面展示的喜好,我觉得其实是为了掩盖人物塑造的缺陷,既然不能靠人物和故事本身打动观众,就给观众来针鸡血让他们兴奋一下。《铁人》作为一部表达方式非常类型片化的主旋律电影,尽管在形式上努力向观众靠拢,但在根本的问题上还是在装糊涂。个人觉得《铁人》比《张思德》和《云水谣》都有所退步,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看完《铁人》后,如果不了解铁人的生平事迹,观众完全不知道这个人物的行事动机。说个比较极端的观点,主旋律电影中的人物的情感类型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都完全和普通观众基于正常生活得出的经验背道而驰。这种拧巴的东西,就是主旋律电影的特色。因为它想说的,和你所知道的,就是没法统一。而它又必须假装嗨起来,所以就只能拧巴着来,为了让观众能不去想这些拧巴事儿,就只能拼命打鸡血。我其实一直对“主旋律电影”这个说法并不认可,但是作为中国特色,我们还是得认可这个独特的类型片。其实这种电影说白了就和奥运赛场上大家高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一样的,面上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至于你自己嗨不嗨那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这个故事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被编剧刘恒巧妙地回避了,那就是“为什么”的问题。影片营造了许多感人的场面,但就是不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个东西根本没办法解释,一解释整个影片就土崩瓦解了。刘恒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个事情了,在《集结号》的时候,他就说过,“第一,我们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第二,我们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在这两个大前提被虚化的背景下,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给观众打鸡血的过程,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可能会很嗨,但等嗨过之后,出了电影院,我估计有些观众就会觉得有点不对劲:我为什么这么嗨啊?如何在电影中找到一种适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主旋律电影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中国电影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又不仅仅只是电影的问题。最后它就变成了中国所有的问题一样,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混在了一起,最后谁都可以不负责,最后谁都在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