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女画家在神女峰上独自写生,忽见崖顶有两个年轻男子在打斗,其中一人更是拔刀相向。女画家慌忙跑下山打电话报警。但当警察赶到崖顶时,已不见两个男子的身影。三天后的夜晚,在神女峰下的河边,村民发现了一具男尸。根据女画家的素描画像确认,这具男尸正是当日在崖顶争斗的其中一个男子陶戎戎。于是,警方迅速将罪犯锁定了争斗中的另一男子。但是通过警方的争讯,情况却出乎大家的意料……那名生存的男子是个爱好读书的青年,数月前的一日,其与女友一同在神女峰游玩。两人在山间发现了一处人迹罕至的洞穴,便点了火把进去探险。在挂满钟乳石、美轮美奂的山洞里,两人无疑中在夹缝里发现了一个装有明代历史学家著述的盒子,实属文物局失踪的重要文物。为了鉴别真假,两人便取了其中一本回去看看。不料此书被偶来家中的无赖陶戎戎发现并偷偷拿走。为了拿回被陶戎戎偷走的书并保护剩余的几本,文学青年又再次回到神女峰的洞穴。谁知,凶恶的陶戎戎竟跟踪至此。为了争夺文物,于是发生了文首的那一幕崖顶争斗,文学青年不敌陶戎戎,被其推下悬崖……另侦察员们疑惑不解的是,既然先掉下悬崖的是文学青年,那么陶戎戎又是怎么掉下山崖而死去的,谁是杀害他的凶手?那几本遗失了的明代文物又落入了谁的手里?这部《神女峰的迷雾》拍摄于27年前的1980年,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是著名导演郭宝昌的处女作。在当年上映的时候,票房大好,且深受观众的喜爱。看了这些介绍,不知你是否和最初的我一样,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最近,电影频道每周一的《流金岁月》栏目推出了一系列惊险探案的老电影。这无疑特别合我的胃口。于是早早下班回家,等着19点30分的到来。不过很可惜,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想吃冰淇淋,想吃葡萄,想先洗个澡,想睡觉,就是不想继续看下去。或许,用2007年的眼光和标准去苛求一部20年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还未褪去文化大革命烙印的电影是太严酷了点,但是这部电影实在是无法满足一个推理迷的熊熊欲望的。籍着这部电影,我总结了几点70、80年代中国侦破型电影的共同点,完全是随心想到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一,侦探形象脸谱化。在中国的侦破电影里,是没有所谓私人侦探的。即使放在2007年的今天,中国也不存在私人侦探,即使存在也是不合法的。否则就不会看到满大街的居民小区的垃圾箱边的小广告,上书保护环境,下书私人侦探。这些侦破电影中的侦破案件的主角一定是公安部门的侦察员。这些侦察员无一不是高大、英俊、满脸正气,阳刚,非帅哥不可。其二,案件社会化,政治化。在中国那个年代的惊险侦破电影中,极少甚至绝无涉及私人恩怨的凶杀案件。即使是杀人也不会是因为爱情或是仇杀之类的私人恩怨,而一定会上升到社会高度。譬如涉及倒卖文物(很多侦破电影都和文物有关),走私等,总之你的犯罪必定危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你就算是犯罪,也得犯的有高度,有内涵。如果你仅仅因为别人抢了你的女朋友或者因为你心理变态就会连环杀人,这样的犯罪未免太资本主义了吧,也不适合让大批侦察员为了你日夜奋战。其三,侦察员的感情生活。侦察员们的感情生活一般有两种模式。如果是结婚了的中年侦察员,为了案件往往无心恋家,总是在妻子烧的菜凉了后,孩子睡着后才能回家,孩子病了没时间送医院,家务重担都由妻子承担。如果是没有结婚的侦察员,则会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与重要的女证人或是女侦察员甚至女嫌疑人由冤家变成恋人。其四,烟不离手。或许那个年代并没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概念。每当侦察员陷入沉思时或是公安局开案件讨论会时,几乎人手一根烟,烟雾缭绕中线索一条条涌现。如果侦察员们都像岛田洁一样,每天克制只吸一根烟,破案还能不能那么神勇?如果想要看到一部很本格,充满逻辑推理、抽丝播茧的推理影片,那么你一定会很失望。如果想要找到80年代初的回忆,这部电影会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