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去指责一部电影的创作初衷,因为所有的初衷都是好的。但fuck it list不能忍,混乱而功利,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美国派式的遗愿清单,加上所谓网感的包装和主旋律。四个元素加起来就一个扯。美国派诞生于1999年,遗愿清单是给老头子看的。青春片加死亡的主题,最后只能去死。鸿沟太大,只能用技术手段弥补。电影里选择的手段是网感和完美结局。于是更加四不像。元素太多,空间完全不够,填坑的包装不仅无法弥合矛盾,还因为更新拉大了两个主题的距离。代沟是不可能弥补的,否则不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永远的话题。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只讨好一边。电影其实讨好的是35+和50-60岁人群,偏偏在这个世代,他们没有什么话语权。说教的结果只能是高晓松,因为现在的孩子不读书,对 谁TM没年轻过,你TM老过嘛。没有任何的触动。更大的问题也没讨好中老年人,美国派 之后,大量同质的青春片充斥着他们的片单,还拿20年前的激动去忽悠人。观众又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