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在rouwanxiaomian公众号上被标题吸引进来的就自动留言点赞好了,至少让我统计一下标题的力量。对于曾经是靠研究香港电影毕业的我,最近几年的香港电影我是几乎不看了,至少是不会主动选择在电影院去看港片。这几年的香港电影尤其是CEPA之后的香港电影,除了炒情怀这碗冷饭也没剩什么东西了。以至于,现在我一听到港片就会不自觉蹙眉。较之以前,对于电影的内容,我已经不再那么关注。现在去电影院看电影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朋友聚会,酒足饭饱后去看一场电影消消食。相亲约会,为了避免没话说的尴尬气氛也可以去约一场电影。当然如果有好看小哥哥相伴,那就更是要约一场电影拖延一下和小哥哥亲近的时间。尽管,在我这里看电影的形式已经大过了电影的内容,可是遇到烂片我真心坐不住。有多少电影人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希望把自己的作品推上大屏幕,但他们中也只有小部分人能成功,大多数都做了分母,而我也是分母之一。所以我希望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当我坐在电影院的时候,能感受到创作者对观众的尊重和对电影这类艺术的崇敬之心,而不是隔着屏幕能闻到的钞票的味道。黄金兄弟是什么鬼?古惑仔的冷饭你们还要吃多久?几个曾经在青春期时影响过我们世界观了一队人马,现在已经到线雕都无法拯救他们垮掉老脸的时候了。我还记得青春的样子,胶片也记录了那些你们曾是少年的时光,这些我都记得。可是一把年纪了,你们还不顾观众的感受,在大屏幕上一手抓着情怀不放,一手伸向观众的口袋要票房么?这样真的好么?要做电影就好好做,最起码给我好好讲一个故事。一开始就绑架人质搞枪战,我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郑伊健就跑到非洲去和佘诗曼谈恋爱。两个人加在一起都快一百岁的人,还在玩河边光脚撩水的戏码。先不说佘诗曼的TVB感太强烈,我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佘诗曼要坐下来脱鞋脱袜光脚撩水,郑伊健连脚带鞋就下去了。我觉得这个时候,可能郑伊健本人都能感受到我的尴尬。恋爱没有好好谈,为了非洲难民的平安幸福,郑伊健决定去偷药。好,为了药就跑到布达佩斯去了。(布达佩斯的美我是领略了,不过什么药一定要去布达佩斯偷?)在布达佩斯找到了抚养他们成人的曾志伟,大家玩了一票公路大劫案,各种飞车加直升机,最后搞定的还是在隧道里面的限时任务的梗。这种在隧道里通过偷梁换柱搞定的戏码,散见于目前已经900多集的名侦探柯南动画片中。我不批判故事里用老梗,毕竟有些老梗还是经久不衰的。不过我们能不能在用老梗的时候稍微捋一捋逻辑?我就不明白了,都能动用直升机去监控药的走向了,你咋就不能多来几辆车跟着?你是缺钱、缺人还是缺脑子啊?好了,毫无意外,任务顺利完成,最后一分钟反转。陈小春说感觉车很重,大家就去打开了箱子,没有悬念肯定不是药,如果是药这戏就真真演不下去了。满满的一箱金条,是谢天华骗了大家为了钱串通了老外,吃里扒外劫走了黄金。好了,大家开始尬戏了,一会儿讲童年阴影,一会儿讲做兄弟讲道义,一会儿又冲动开枪伤了曾志伟。虽然盗亦有道,但是在追兵还没有搞定之前,我们能不能先跑出去再吵架?大家吵了几分钟,追兵在把直升机换成了汽车,堵过了高峰期又等了几个红绿灯之后终于来了。既然对手来了,那么大家开始枪战吧,我还没分清楚谁是谁,郑伊健就开着闯进了警察局。然后,他坐牢了。蛤?中间穿插几场郑伊健在牢里被人打过得很辛苦的戏,另外一边他的好兄弟在贫民窟里自我惩罚不洗澡陪他坐牢。等等,你宁愿陪坐牢也不愿去看你的好兄弟?而且你的自我惩罚是什么?留胡子不洗澡?然后故事极其平淡的说郑伊健出狱了,林晓峰去接郑伊健说,见你在牢里过得好好的,烫好的大波浪也都还在,不如我们又去搞事情吧。郑伊健说,不!在搞事情之前我要先去日本泡个温泉。是的,大家就去熊本泡温泉了。在熊本大家又在一起回忆了一下大家曾经在一起的日子,几个孤儿没人要,曾志伟像亲爹一样照顾他们,陪着他们一起成长。这种温馨的家庭戏就跟港剧里的下面梗一样,也是经典的老梗,但是编剧和导演能不能稍微给我点儿前戏让我做好心理准备?这莫名其妙的亲情戏,我真心理解无能。也不知道是不是郑伊健的大波浪太长太卷,每次他一笑我就感受到来自老母亲的慈爱。总觉得是他和曾志伟一起抚养了这几个不省心的中年男人。我以为他们在日本要干什么,结果是找了几个老爷子一起来酿酒,天啊,那个画面之美。让我仿佛看到了电饭煲的广告,一瞬间感觉大家都变成了村嶋孟,好想在电影院来一碗大米饭啊。啊嘞嘞~~~~不对不对,这个不是电饭煲广告也不是煮饭仙人的宣传片,他们是黄金兄弟,他们是要去抢黄金的!好了,熊本风光领略过了,松垮的肉体也见过了,终于可以去抢黄金了,再不抢黄金片子就要结束了。不行,导演说在抢黄金之前我还有一场车震,不对,是车戏没有拍!总之,制片人的钱没有作完之前我们坚决不去干正事。于是他们找到了张宇,张宇是谁呢?就是这个黄金最原来的主人,他为了要回黄金又去找古惑仔兄弟,给他们提供装备和钱。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这果然是江湖,明明自己什么都有,却偏不自己做,就要找当初捅娄子的人那帮子人来搞事情。好,装备有了,但是还没有车,于是他们就去车展上搞事情。然后莫名其妙来了一场车震的戏,把车震废了大家开心了,结果谢天华却不在车展上,他杀了个回马枪回家把曾志伟干死了。看到这里你们混不混乱,尴不尴尬?最尴尬的不是这个,是谢天华又在这里讲了一次童年阴影、兄弟情、家族情谊。演员演得很投入,我却越看越尴尬,下次要搞这种情绪爆点的时候,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就算你不给我铺垫前戏,我自己去酝酿酝酿也好啊。接下来,我看了看手机回了几条微信,曾志伟的葬礼结束了,郑伊健的大波浪被大雨冲直了。他们终于可以去抢黄金了。四个人约着去黑山抢黄金,整个的过程就是真人CS,大家脑补一下就够了,实在不行你再加点儿吃鸡的画面就差不多了。抢黄金这点我也是一头雾水,我的娘亲,虽然讲故事需要想象力,但是咱们别乱来好不好?你莫名其妙去坐牢了这么久,这些黄金就算找代购人肉帮你带货也都早就秘密转移了。居然还在黑山找了风景优美的小岛,用防弹玻璃隔离,在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你是要干嘛?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你来抢黄金么?最后的结局就是兄弟打死了兄弟,郑伊健一直心心念念要给佘诗曼送的药,结果谢天华一直悄悄的在提供。整部片子我看下来只有一个感受:我裤子都脱了,你居然让我看葫芦娃?在百年来的电影史上,香港电影都是一股倔强生长的力量。港片历史上烂片无数,但是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拍出了至今都能让人热泪盈眶的好片。香港电影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时代,仍然是无数电影人们的青春。香港武侠片中的家国叙事、家庭剧里的市井温情、文艺片中关于时间和生命的咏叹。这些都构成了香港电影蜿蜒绵长的生长线。这几年内地电影的不断发展,CEPA的签订,大批香港电影人跟随着资本的力量北上作妖,不,是北上拍片。但是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投资并没有促进东方好莱坞的发展。这几年的港片每况愈下,有些人说是合拍片的问题,有人觉得是港片自身的问题。学界唱衰香港电影,“香港电影已死”这样的话语,似乎已经为港片盖棺定论了。学界一直在呼吁要守住香港电影中的“港味”,可“港味”究竟是什么?是恐怖片中龙婆的脸?是成龙片子中的插科打诨?还是在红绿蓝大块色调中王家卫不缓不急的絮絮叨叨?作为一名内地观众,我心中的“港味”是过去遥不可及的瑰丽奇炫的梦,是现在无可追忆的青春。“港味”对于内地观众来说似乎从来没有真切的存在过,有可能只是记录在盗版碟里遥不可及的世界。我眼中的香港电影是骨骼清奇的,无论是对严肃生命体的反思或者对于家国历史的叙述,香港电影总是在家长里短中给你娓娓道来。经典的香港电影是接地气的,这种接地气被好多学者解释为因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导致的对中原母体文化的遥望。可我更愿意把他理解为,穿插在商业叙事套路中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经济的发展和电影的商业化进程都早于内地,上世纪60年代香港电影工业进入到规模化的制片厂时代,并在80年代发展到顶峰,虽然90年代受到来自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影响,香港电影逐渐式微但余温尚在。好多内地观众,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通过校门外、胡同口的盗版碟开始接受香港电影的洗礼。我认为电影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感情输出,电影需要在放映时收获到来自观众的情感交换,才能真正算得上一起完整的放映。所以当学者们用“离散”情节和殖民意识来阐释香港电影的时候,这些因素不仅仅存在于电影的创作者心中,也存在于每一个观影人的心里。我们又何尝不是带着“离散”的心境来看待香港电影的?当经济不够发达的时候,我们通过香港电影看到了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个灯火摇曳的商业化社会;当思想还不够开放的时候,我们通过电影看到了与我们同根共祖的香港竟是这样来对待生活。在那个离我们不远的年代,香港电影用有别于我们却又似乎相似的方式述说着自己的生活,但在表达情感时却跟我们一样的浓烈。对家、国、民族、道义的理解一致得不得了,感情浓烈到化不开,所以当演员们在电影里每每讲到中国人、一家人、兄弟情这样的概念时,观众和电影创作者透过银幕、跨过空间的隔阂,在时间的另外一头心意相通。这样的情感表达是动人的,可如果这样的情感表达被生搬硬套成了想要绑架观众情绪的工具时就异常丑陋。我经常说任何感情一旦勉强就会变得面目狰狞。我不是说不可以讲兄弟情,我也赞成好兄弟有今生有来世。但是如果这样的情感点被外化成没有任何情绪内核的符号,那么这一切就变得无比空洞。今生不是兄弟间无意义的眼泪,来世也不是对未来的空头支票。我们生活在当下,电影是,故事也是,如果下次还有谁想要再来盛一碗情怀的冷饭的时候,请记得至少先让我看到你讲故事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