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质量的纪录片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比如说受大家追捧的BBC纪录片,它虽然既没有用声名显赫的国际大腕,也没有用特殊的故事情节,却能够每出一部都能在豆瓣稳拿9分以上,因为它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大千世界的变化。这类纪录片虽不枯燥,但大多严肃,感兴趣的人自然觉得有趣,不感兴趣的人很难看的进去。而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部不太一样的纪录片。《此画怎讲》既不是历史现实主义的纪录片,也不是一种直接电影。它是一种虚构的现实主义。它将虚构的事情和想要传达的信息一起放入于历史上享有赞誉的14幅画作世界中,再通过真人演绎的方式,把平面的画用立体的表演形式表达出来,以便观众更容易的领会其中想表达的内容。纪录片中的这些画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五代最晚又能涉及到清代,其中既包括了单人的肖像画,也涵盖了描绘了妇女们生活的仕女图。就像跨越了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又从中结实到了林林总总的人物,既真实又美好。在《此画怎讲》里,导演先简单的对画作内容进行了介绍,而后用缓慢推移的镜头方式将我们一起带到画中的世界,使观众真的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捣练图》作为被演绎的第一幅画,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全过程。作者张萱在作画的时候就将妇女们的劳动分工明确的画成了三部分:捣练,熨平,理线缝衣。所以导演便顺着这三部分,将这幅画分成了三小集。负责捣练的四姐妹,其中一个觉得自己的工作又苦又累,而别人的工作看起来比自己的轻松简单,心里便开始委屈、觉得不平衡,从而产生了想要替换别人工作的念头。这也是当下社会中许多人都有的心态,别人的葡萄看起来比自己的甜,别人的生活看起来比自己的要平顺。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她在羡慕理线缝衣那一组的时候,小姐妹劝她说那一组劳心费神,捻线需要将线捻的紧实匀称,缝衣服也需要很强的专注力,不然衣服一下子就报废了。连旁边说说笑笑的负责把布熨平的工作也被她说的辛苦劳累,说笑只是她们用来掩饰心里的不畅快,分担工作上带来的糟心事。至于他们所做的捣练的工作,既然这幅画都叫《捣练图》了,那C位是哪份工作自然不必多说。你看,人总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当你知道了对方真正的生活状态之后可能又会觉得对方过的还不如自己。别人的葡萄不一定就会比自己的甜,别人的工作未必就会比自己的轻松,羡慕别人的生活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生活不那么的满意。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一直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在度过,不如将自己的生活过成自己羡慕的那样。而负责熨烫的那一组,典型的社畜组。早7晚11完全是常态,远成办公其实就是24小时办公,一到下班时间的前一刻立马来了新工作。这完全是当代社畜的心酸写实有没有!!!要不是因为自己卡里的余额,谁要当社畜!!!是不是觉得和古代的社畜有了共鸣,是不是瞬间觉得这部纪录片所讲的故事也没有那么的遥远。甚至连理线缝衣那一组也不能幸免。孩子的教育问题,学区房的问题,家庭之间的攀比问题,为了让观众们彻底了解这幅画,导演真是煞费苦心的把现代人的生活放进了画中。他将纪录片改编成一场精心布置的幽默小剧场,在这大量的虚构剧情中再现了当下生活里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其中不乏讽刺意味。而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既希望观众能够了解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又希望他们能引发对现在生活状态的一种思考。可以说这个导演是一位很有野心的导演了。不仅如此导演的野心除了表现在剧情方面,《此画怎讲》为了能够让观众一下子进入画中世界,他们的美术设计团队完全按照画作的时代的服饰风格进行装扮,连发钗首饰这种细节都不放过,甚至妆容也几乎达到了原画的标准和效果。将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复刻出来,就是创造出了一个绝佳的视觉效果将那个时代的人文环境呈现出来。每一幅画作都是将那时候的生活记录下来的媒介,每一刻的生活都是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透过画作看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又通过《此画怎讲》来分析画作,这对观众来说实在是一件乐事。《此画怎讲》能够作为桥梁把两者连接起来,无疑是具有独特性的。这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还是非常值得观看的。美中不足的是这部纪录片有的时候太偏重搞笑,忽略了它主要想介绍的是这幅画,还是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此画怎讲》脑洞很大,但是干货不足,所以在内容便显得有些单薄。如果在阐述画的内容上更加的饱满一些,会更让这部纪录片加分。当然,想要完美的将搞笑和文学画作相结合,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总有一天会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目前《此画怎讲》只更新了十集(一共30集),一幅画会讲两到三集。据我所看后面还有“果亲王直播在线翻车”,“铁拐李的第99次创业”,这种奇奇怪怪的标题。但是又让人忍不住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讲的又是哪幅画?历史上真的有这件事吗?当你打开百度的那一刻,只能说导演赢了,他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