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动漫《小公主莎拉》

小公主莎拉8.0

类型:剧情 动画 动漫 日本 1985 

主演:岛本须美 坂本千夏 中西妙子 本多知惠子 上田敏也 

导演:黑川文男 

分集介绍

小公主莎拉再回首,尽是平庸的恶分集剧情

《小公主》是世界名著剧场系列的颠峰之作,即便在整个日本动漫界,本片亦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制作水准远高于同一时期的其他TV动画,即便今天再来看这部作品,画面依然相当精致(当然是指日语原版的,中文版画质很粗糙)。名著系列中能够与之相比的,大概有曾入选十大感人动画的《罗密欧的天空》、以及90年代的超级催泪弹《龙龙与忠狗(剧场版)》。和姐妹篇《小公子》的温馨不同的是,本片更侧重励志。不过,不知是否我心态变得复杂的缘故,多年后的今天再来观看这部作品,满眼充斥着“平庸的恶”。莎拉是很不幸的,可是,造成她的不幸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你回答“万恶的旧社会”,那么应该面壁去,至少必须向面包店老板和洋装店老板谢罪;如果你回答是名琪校长或拉维妮亚,那么应该感到羞愧。若要问我最讨厌片中的哪些人,我倒不认为是名琪校长和拉维妮亚这两个“女魔头”,而是两个厨师(莫莉和杰姆)、还有拉维妮亚的两个跟班。主谋固然可恶,但帮凶更叫人讨厌,没有这些充当“中流砥柱”的爪牙,主谋的危害性会减轻很多。看到别人得到好处自己就会难受,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态,只是程度深浅的问题,不过名琪校长、拉维妮亚、莫莉、杰姆这四人,在这点上尤为极端,他们只要看到别人得到半点幸福——哪怕仅仅只是彼得送给了莎拉一个苹果,就会痛恨得撕心裂肺、咬牙切齿、痛苦万分、难以入眠。名琪校长曾经有过一段不幸的童年,所以她憎恨别人得到幸福。拉维妮亚是典型的被宠过头的富二代,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尤其是这种快乐会显得比她更耀眼的时候。莫利和杰姆是弱势群体,给别人打工的类型,受够了雇主的气,所以当他们欺负起蓓姬和莎拉这两个地位比他们更低的弱者时,手段更凶更狠更残暴。奴隶主有两种,一种是不高明的,以最大程度地压迫员工为己任,容不得他们有丝毫幸福;另一种则是高明的,给员工一定的优待、自由和快乐,让对方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命。名琪校长无疑是前一种。相比名琪,拉维妮亚虽然很招人厌,却也是一个相当有原则的人物,直到最后一刻,她也没有向莎拉服过软。就像现实中的很多蛮横的富二代那样,一辈子欺负别人,但却不用因此受到惩罚,更不会像名琪那样听到莎拉重新获得巨额财产时,吓得两腿发软,对于莎拉的宽宏大量,她只停留在买帐、但不领情的程度上。名琪校长和拉维妮亚固然是导致莎拉陷入不幸的元凶,她俩的跟班更不用多说,可是,剩下的那些人,就没有责任吗?每当莎拉受到欺负的时候,昔日那些表面与她打成一片的同学,却个个寻求自保,几乎没有人站出来为她说一句话。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只需付一点点责任,但正是这多个“一点点”,让莎拉不断地被侮辱。可是,在别人受到欺负的时候,站出来替他说话,未必不是对自己的帮助,你今天可以为别人不平,那么明天你受到欺负时,或许也会有人为你说话。试想想,如果莎拉像拉维尼娅那样蛮横,那么在她破产后,还会有彼得、蓓姬、阿美加、罗悌跑出来帮助她吗?尽管她得到的回报,远不及她的付出,更多的人是在漠视她的不幸,但总比没有的好吧,要不然到了那个时候,她只能像德国牧师马丁·尼莫勒那样自叹:“当初他们XXXX,我没有作声……后来他们XXXX,我没有作声……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也许有人会说,她们都是一群孩子,“不懂事”。可“年轻”真的能当借口吗?再回顾一下这个故事,其实还是有人经常为莎拉鸣不平的,她就是罗悌。在场受过“教育”的同学如此之多,脑海里装着多少仁义道德的故事自不必讲了,但到头来却连一个四岁的小孩都不如!这难道不就是集体“平庸的恶”吗?有些好人,他们没有尽全力去展现自己的善良,稍微遇到一点阻碍,他们就会变得软弱、胆怯、敢怒不敢言,并中止自己的善意举动,他们没有站出来对抗是非的勇气,但也不愿沦为毫无恻隐之心的走狗。这种有限度的好人虽然做得不够好、但并非该被谴责的对象。在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属于这一类。这种类型的代表人物是亚美莉亚老师,她虽然同情莎拉、但却对校长姐姐的暴行视而不见,典型的软弱的好人。阿美加比亚美莉亚好了一些,她不敢违抗更不敢批评拉维妮亚,但还是在半夜偷偷跑去会见莎拉,她是属于软弱但也不愿像其他同学那样墙头草的善良女孩。莎拉的不幸,是上边这些人导致的,但她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莎拉的“可恨”,在于她不懂得反抗,一个人若面对他人的不断污辱却从不还击,那么被欺负多少就有点活该了。莎拉风光无限的时候,她敢直接对拉维妮亚的蛮横表述自己的不满,但自从破产后,她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了,面对横蛮,她再也不敢“以直报怨”。事实上,莎拉的不反抗,换回的是那些人的得寸进尺,而不是慈悲为怀。逆来顺受不等于坚韧不拔,忍气吞声也不等于心胸广阔。我想《12国记》里木铃说自己当初若向冷酷的主人报怨一下,也许处境会变好一些,颇有道理。莎拉是坚强的,可别忘了,帮助她度过难关的,还有彼得和蓓姬这两个最要好的朋友,没有他们,莎拉能否支撑到最后重新拿回财产,恐怕是一大疑问。如果要我选出一个本片最坚强的人,那非彼得莫属。彼得是不幸的,但却不是可怜的。他永远不服输,主动谋求出路,从来不自哀自怜。他不羞于求得别人的帮助,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他也不吝于去帮助别人,尤其对莎拉而言,彼得好几次充当着她的救命稻草。莎拉最初对彼得的同情,换回了彼得的涌泉相报。因此,莎拉每次外出买菜时,总能看到彼得拥有超好的人缘,很多人都愿意向彼得伸出援手,而不是“施舍”。彼得可以说是一个坚强能干、且不失自尊的人。莎拉始终是一个大小姐,她吃尽了苦头,但未必真正明白穷人的疾苦。她以为蓓姬回家去就能获得轻松了,岂不知这对穷人来说是最大的尴尬。而她拒绝彼得接她回家的理由,是充满浪漫色彩的“不想从学校逃走”,而不是舍不得丢下蓓姬一人。但这种浪漫,却在她被赶出学校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直到她跟着彼得一起出去打工的时候,她才知道世界上辛苦的孩子多的是,于是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期望。莎拉有一个幸运的结局,此前的遭遇对她来说是一次再好不过的磨练,但若莎拉最后没有拿回财产,她的浪漫主义又能维持多久呢?尽管莎拉很讨人怜爱,但我把最强者的一票,投给了彼得。莎拉是我们疼爱的对象,彼得才是生活的强者,我希望我有困难的时候,身边能有一个彼得这样的朋友(当然有矿石山老板是件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活着”这点上,彼得可以没有莎拉,但莎拉不能没有彼得。(只可惜彼得是“马夫”,而不是“附马”呵~)莎拉拿回财产后,对名琪校长、两位厨师、拉维妮亚和她的跟班等人所表现出来的圣人般的“宽容”,但我看来也不见得有多可取。“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将侮辱自己和善待自己的人“一视同仁”,这对后者公平吗?所以说,以直报怨才是一个人的可贵之处。我庆幸着莎拉的幸运,但不太喜欢动画版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结局。以上评论仅限于动画版(尽管这部动画高度忠实于原著,但传达的理念还是有所不同),相关看法只是想换个角度有感而发,总体上,我还是很喜欢莎拉的(尤其小说版的莎拉),只是强调一下多年后的自己回头再看本片,被彼得打动了。PS:推荐看日语原版,中文版画质很差、配音一般、主题曲很囧很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