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综艺《圆桌时光派》

圆桌时光派2.0

类型:脱口秀 综艺 大陆 2019 

主演:窦文涛 蒋方舟 马家辉 陈晓卿 

导演:苏雷 

分集介绍

圆桌时光派番外也能上9分,这个国产综艺也是没谁了分集剧情

你老了吗?你焦虑吗?在现在这样滚滚向前的时代下,无论你多么年轻,都会觉得自己老了。无论你拥有了什么,还是会无比的焦虑。一档节目,近来聊了聊这件事。圆桌时光派在这个众人皆忙,娱乐至上的时代,有一档节目,可谓文艺清流,所有人都埋头向前赶路的时候,它拉拢几个好友,围坐于一张圆桌,点一炷香,沏一壶茶,围绕一个话题边喝边聊,提醒人们:抬头看看。这个节目,就是《圆桌派》。很少有综艺如此,连出3季,在豆瓣上均分9.0+,水准之高,令人佩服。沿袭于《锵锵三人行》,《圆桌派》变为每期4人,改为圆桌,嘉宾各自独立,畅所欲言,没有一定要观念对立,窦文涛也不再是明确的协调者,可以更自洽地融入聊天。因为多了一人的加入,观点、立场变得更为多元。《时光派》,是这档节目的番外,只出两集,每集45分钟,再次9.1分。对于苦等其第四季的忠实观众而言,这两期番外节目,简直就是2019年的开年惊喜。这场惊喜,讨论了两个无比现实又扎心的问题:「初老」和「着急」。除了主持人窦文涛之外,这期的嘉宾,《舌尖》系列、《风味人间》的导演陈晓卿,香港作家马家辉,以及“青年”作家蒋方舟。「初老」你从何时感觉自己老了?听说公司新入职的同事刚满20岁的时候。当听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不再招收1990年前出生的员工时候。发现自己开始熬不动夜,加不了班,蹦不动迪,喝不进酒的时候。小朋友看到自己,开始喊叔叔或阿姨的时候。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像爸妈的时候。羡慕别人发量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我们距离2046年要比1990年更短的时候……种种蛛丝马迹,无不提醒着自己,不再年轻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80后、90后,在“叹老”这么多年后,终于不可避免地真情实感觉得自己“老了”。可是,到底什么是年轻,什么是老呢。面对三个早已步入中年临近老年的“老男人”,蒋方舟对于初老这个话题要更有发言权。为什么当今社会人人叹老,60后,70后的人觉得诧异。在原来的时代,三十而立,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40岁的时候到职业生涯的巅峰,开始收获人生的果实。而现在一切都快,淘汰速度也变得飞快,到30岁的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的收入曲线和职业曲线的顶端。所以越临近30岁,被淘汰感越发严重,似乎自己即将被社会抛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那么,什么是老了呢?马家辉引用了南美洲的一个小说家小说里面一个人物的感慨:老了就是你越来越清楚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在哪里。因为当你年轻力壮的时候,你根本不关心每个器官在哪里,可是当你老了,身体机能下降,胃疼、心慌、肝痛……你就掌握它们的位置。陈晓卿第一次怀疑自己老了的时候,也是身体和大脑已经没法撮合在一起,好好配合的时候。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最高峰的时候,他可以随意在赛场上玩,但当他状态下降的时候,他也想去防守,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蒋方舟感悟,变老的体现是,开始喜欢年轻小男孩的时候,开始欣赏他们的好。反而更年轻的时候,中意的对象,往往是年纪大一点点的。如今觉得,年轻人拥有自己不再拥有的年轻。所以,当下“小鲜肉”、“小狼狗”、“妈妈粉”这样的词汇或群体大火,也侧面地反应出,最具消费能力的那一代人,在逐步老去,却无比怀念年轻吧。羡慕年轻的身体,年轻的精力,尤其是对于精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食物的口味也有着明显的变化。年轻时,更贪恋撸串、火锅那些过瘾的,暴力的,更为刺激的食物。甚至有时候会吃到撑,吃自助餐,能够扶墙进,扶墙出。但是这些,在“变老”以后,很少这样了。当然,变老,不只是因为时间推着你向前,有时责任也会让一个人“变老”。前几日,网上走红一位云南满头白发的80后基层干部——李忠凯。长年从事扶贫工作,乡镇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移民搬迁工作,头发都苦白了以至于照片和他的实际年龄差距很大。当你开始玩游戏有“自责感”的时候,你再也没办法心安理得地在游戏中逃避自己的时候,或许也是老了。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叛逆、逃进虚无。但是,在你不得不承担责任那一刻,会发现不仅自己很无力,而且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马家辉认为,很多年轻人,没有搞懂老和成熟——能力的差别。人到30,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权力,别人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了。如果你感觉自己老了,你是恐惧老。恐惧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焦虑。如果你有自信,那么不会感觉到老。「着急」你越来越着急吗?岁月如江河奔流而逝,面对着追不上的时间,焦虑成了当下社会的通病。出租车司机着急还不变绿灯。排队时一整个队伍的人都在急。领导着急,要提给甲方的方案你什么时候弄出来。没时间做饭甚至是没时间出门吃饭,大家都点外卖,且恨不得马上吃到。工程师着急着修改bug。作家着急地通宵赶稿。父母着急你怎么还不结婚。你也在着急,急自己什么时候能发财。“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刚刚进入和“老”对抗的战场,我们对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信奉如命,中毒极深。提起时间,我们就不自觉地要把它换算成金钱价值,做任何事,都要考虑:这时间花得值不值?在“时间=金钱”这个换算关系中,我们变得急不可待。视频越来越短,15秒的短视频甚为流行。看电视剧,看综艺,再无耐心,不是一心二用便要用倍数播放。“30分钟读完一本书”,“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这样的剪辑节目,霸占播放榜单。窦文涛也坦言,现在在算自己的时间,像个守财奴一样。朋友约自己出去,心里还要算算,预期这次见面,能够得到什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或许才会赴约。对着急,最显而易见的体现,就是排队安检和开车上路。排队时,前面的人稍有耽搁,后面的人便开始极度不耐烦。而马路上,超速、加塞儿,十字路口红灯变绿,前排车辆启动慢了点,便长鸣不止。前段时间,重庆公交车坠江,就是因为一个乘客,发现公交车坐过站之后,着急要下车,跟司机起争执,最后大打出手,导致全车人都赔上了性命。这大概算是我们对别人着急最惨痛的代价了。似乎是资源有限,我们每个人长期处于一种竞争关系。车道是有限的,挣钱机会是有限的,工作机会是有限的,“韭菜”是有限的,所以大家都变得非常着急。还有一些着急,是滚滚向前的时代,那些发展中惊惊啧啧的噪音,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便影响了你。打开朋友圈,看到“这个人”过得怎么那么好,“那个人”领先你那么多,自然而然变得焦虑。好多焦虑,都是被迫和好人人距离变得很近而产生的。相反,作为农耕民族的后代,我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越来越低。打游戏,要立即分出胜负,即时得到奖赏。红包发出来,几分钟不抢就没了。我们在纷杂的世界中,着急获取有助于自己成长的知识、资讯。反而却被利用,我们对自己的时间分配的精打细算,催生了一种注意力经济。手机中各种App,无不用无比暴力的手段,抓取着我们的眼球。然而,讽刺的是,我们越着急获得信息,获得智慧,我们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断章取义的文章标题,强行对比的错误逻辑,兜售的二手知识,无不是利用我们的感官欲望,在压榨我们身上的“注意力经济”。窦文涛:这就是新时代的鸦片战争。新时代的年轻人,担心自己落伍,担心跟不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信息的渴求,无比旺盛,甚至晚上熬夜,病态地关注着世界的动态。行业新闻、娱乐八卦、搞笑段子,充斥着我们超负荷运转的大脑。这是你遇到的问题,也是时代的问题,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世界在努力地讨好年轻人,但是时间又推着我们远离年轻。如何面对自己的「初老」,如何安顿好自己的「着急」,无疑,是每个中年,青年,甚至是少年,重要的课题。正如马家辉的观点: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哪一刻,你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又因为,你变得格外着急?<END>

猜你喜欢